终于等到王家卫塌房了。
最近内娱最热闹的事,是编剧“古二”(本名程骏年)控诉王家卫和秦雯放出的录音,由秦雯编剧、唐嫣主演的《爱情没有神话》也临时撤档改上了《四喜》。
先简单回顾一下,这俩在私下是真爱嘴人啊——
唐嫣在片场习惯早到,王家卫就说她装。
想让陈道明来演“爷叔”,但要说“他是极品,阴阳同体”。
演了爷叔的游本昌也没幸免,90岁的老爷子因为爱发朋友圈,被说不是省油的灯。
还对着金靖开黄腔,删光了她在《繁花》的戏份。
![]()
秦雯提起拍《流金岁月》时,好搭档——代笔编剧“许老师”把原著中蒋南孙(刘诗诗 饰)的台词给了朱锁锁(倪妮 饰),刘诗诗想找秦雯沟通,被她怼回去了,但提起倪妮,就是“倪妮不需要找我,我没少管”。
还自曝,自己和“许老师”曾袭警被抓,但老公认识内部高级阿瑟,得意洋洋“人脉就该这时候用”▼▼▼#之前同事采访过秦雯,最大的印象是难搞,从出提纲到采访到成稿被反复折腾#
![]()
一时间,网友纷纷指责王家卫和秦雯的傲慢,对普通打工人的压榨。
对着要告网友的倪妮一起骂:明明应该告王家卫和秦雯,怎么只敢和网友耍威风▼▼▼
![]()
![]()
在很多人为古二鸣不平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抨击他录音并公布,不道德、不体面,用不相关的八卦引导舆论▼▼▼
![]()
要体面,也要看看你已经把人捏成什么面了啊。
根据这几天古二朋友放出的聊天记录,早在2017年,古二就确诊了与渐冻症症状相似的肯尼迪病,在《繁花》工作3年后加重了病情。
闹到如今这个地步,是古二在心理生理双重打击后的孤注一掷。
而且很多录音是建立在开剧本会的前提下,并不是偷偷录的,录音文档上写着“会议纪要”。
![]()
很早之前,古二就开始了维权,其实在上海的文字圈,很多人都看到了,只是选择了沉默,所以在外界看来石沉大海。
2023年初,他在自己的公号“古二新语”中写了一篇名为《狗》的文章,陆续写文揭露自己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
《繁花》播出前,古二还在发布“《繁花》的创作真相”,但没有声响▼▼▼
![]()
转折点在今年9月。
9月16日,古二又一次在公众号上发布长文和会议录音,引发大规模的关注。
古二表示,自己2018年进组,是《繁花》剧本的主要创作者,主导创作了阿宝的金融线、李李的复仇线、汪小姐的故事线等主要内容,但在片尾只获得了“前期责任编辑”的署名▼▼▼
![]()
![]()
![]()
会议录音中也提到,秦雯对于剧中重要的“宝延风波”一问三不知,古二则对答如流▼▼▼
![]()
王家卫只让古二以“生活助理”的名义入职,他要兼任编剧、助理和厨师三份工作。
要给王家卫挡酒、做饭,要做编剧,但收集材料、采访等调研全部自费不能报销,香港女制片会反问“写剧本需要花钱吗”,每个月几千块的工资都花在了采访和打车上▼▼▼
![]()
![]()
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古二病情恶化,因为工作累到虚脱,他告诉王家卫自己得了罕见病时,但还没等他把话说完,王家卫就反问“你想问我要什么”▼▼▼
![]()
![]()
相关新闻上热搜后,9月20日,《繁花》剧组发声明否认,表示剧组尊重支持所有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他们的职责及工作内容给予恰当的相应署名。
编剧秦雯也提交了立案,说这是不实诽谤、造谣▼▼▼
![]()
![]()
9月22日,古二又放出了一段秦雯和王家卫蛐蛐陈道明、靳东的录音,因为涉及明星八卦引发吃瓜网友的关注。
两人一唱一和地吐槽,说两北方人爱装文化人,表示陈道明比靳东好一点,但不多,天天推荐一些自己根本没读过的书▼▼▼
![]()
9月23日,剧组再次发声明,称古二仅为“前期资料收集小组成员”,并谴责古二偷录剧组主创的私人对话,对录音内容进行加工,毫无职业道德▼▼▼
![]()
也是这天,古二公众号被封,压根不给人继续发声的权力▼▼▼
![]()
![]()
与此同时,《繁花》视觉总监鲍德熹也对古二开炮:“不是故意搞事就是神经病。”▼▼
![]()
像王晶这样的也在力挺王家卫和秦雯:“何需吝啬多加一个编剧名?”▼▼▼
![]()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段超级无品的对话。只是,这段录音也已经在古二的社交账号上被删除。
世界上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被逼到古二那个张嘴发不出声的境地,更无法代入他的种种生理压力,鱼死网破的背后,是一个成年人的绝望。
但是,神奇的互联网就是有这个声量逆淘汰的能力。一片讨伐声中,大众的关注点很快从职场压榨、不公待遇,转向了玩梗、吃瓜和八卦。
比如王家卫曾骚扰配音女演员▼▼▼
![]()
1993年,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剧组还曾在榆林组团pc▼▼▼
![]()
拜托,比起八卦,难道不应该让话题回归编剧维权,职场大环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啊。
讽刺的是,王家卫本人就是编剧出身,他可太知道自己对这个年轻人做了什么。录音里,王家卫还说,“现在编剧待遇好多了,以前都不给钱的。”
198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学了两年平面设计后,王家卫跑去TVB读训练班,开始学当编剧。据说是因为认识了在TVB当节目监制的陈以靳——也是他后来的妻子。
在TVB期间,他协助“电视教父”甘国亮做了不少剧。
据甘国亮回忆,当初开班时承诺学员毕业后即可当编导,结果后期反悔说要先做助理编导,很多学员愤而离开,王家卫留下了,帮他一起做了《轮流传》《执到宝》等电视剧。
林奕华回忆那个时期的王家卫,那会儿还叫不出名字:
“一个可能已经多日没见到床的年轻人,正伏在导播台上沉沉大睡。四周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丝毫不影响想必已累坏的他。”
在那样日以继夜、作战状态的拍摄节奏下,制作费低、要打杂还常挨骂,在无线干了一年的王家卫很快就跳槽了。
但人家也给你署名了▼▼▼
![]()
#出自林奕华2024年的专栏#
1981年,王家卫跳到了风头正盛的新艺城,做电影。
有一天施南生发现,叫王家卫的编剧领了两个月工资,却没来过公司,更没交过一个剧本。黄百鸣得知后再给王家卫一个机会:三个礼拜,马上写出来。
结果交出“废纸一沓”,黄百鸣就下定决心,把他炒了▼▼▼
![]()
但王家卫参与编写的《彩云曲》,新艺城也给他署名了,还是第三位▼▼▼
![]()
之后他来到陈勋奇的永佳电影。
王家卫的采访中说,在永佳的七年里,他写了大约五十部剧本,可能只有十几部署了他的名字,好多只是在头脑风暴会上一起构思,然后由最资深的编剧写出来。
当时,他跟的导师叫黄炳耀,电影会署他的名字,但是报酬会共享▼▼▼
![]()
虽然以“拖延症”著称,但王家卫一路有贵人相助。
1987年,在好友刘镇伟的推荐下,他加入“影之杰”,得到老板邓光荣赏识,从编剧转为导演,执导首部长片《旺角卡门》,票房不错有1150万。
邓光荣继续投资《阿飞正传》,却因拍摄周期过长、资金耗尽,上映后票房惨败,直接导致公司倒闭。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王家卫开始戴上标志性的墨镜,有说法是刘镇伟提议的,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演员也看不出他的想法,更有利于他控制演员▼▼▼
![]()
1992年,王家卫和刘镇伟成立泽东电影公司,《东邪西毒》《重庆森林》等接连问世,部部成经典,却常让演员既爱又恨▼▼▼
![]()
现在都说“王家卫受害者横跨中日韩”,而之前,他的严苛、偏执,在墨镜叠加的艺术滤镜下,被美化为“艺术家的执着”。
可如今再看,王家卫是一位深谙人情世故、懂得权衡分寸的成功导演——他对身边人施加的,未必只是艺术试炼,更多像是一场关于服从与信任的考验。
梁朝伟拍摄《阿飞正传》时,一句对白拍了27次,吃梨到呕吐,还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后来发现王家卫是故意的,让他完全没有自信心▼▼▼
![]()
就像章子怡经常一场戏拍三十多遍,张震为了一个下楼梯的动作重复30多次▼▼▼
![]()
王家卫只是说表演不对,但又没有明确说哪里不对▼▼▼
![]()
![]()
更过分的是。
宋慧乔拍《一代宗师》因为拖的太久想走人,发现王家卫让工作人员盯着她护照▼▼▼
![]()
他也会听你的抱怨和辛苦。
张震给他吐槽自己拍得辛苦戏份又被剪完了,王家卫只是认真听着,淡淡来一句:“在这一根烟的时间里面,小鬼,你就长大,不一样了。”
![]()
#只有王菲:我管他怎么想#
![]()
![]()
对待编剧,他也用的同一套方法规训。
古二,中戏导演系毕业,去纽约电影学院拿了硕士,2017年还在小S主持的《姐姐好饿》做过帮厨▼▼▼
![]()
据古二的描述,秦雯把第一稿写崩后,王家卫找了一堆人来试稿,最后找到了古二。
因为对王家卫的崇拜,古二进到剧组做事。
需要他时,王家卫让所有人都给古二敬酒,拿着他的剧本说“这就是我们要拍的《繁花》”,情绪价值拉满▼▼▼
![]()
但剧本搞到手后,就没了价值。
在王家卫眼里,这是“就几千块钱,又干助理,又能写剧本,多划算”▼▼▼
![]()
在片场也得不到丝毫尊重,“我端着烟缸在王家卫身边像是个太监”。
秦雯骂他是“王家卫的狗”,王家卫还PUA他为人处事有问题,说古二仗着他狗仗人势。
因为犯病倒在地上,王家卫还觉得他太丢人了▼▼▼
![]()
打了个巴掌又给颗甜枣。
古二被欺负后想辞职后,王家卫又主动请他喝咖啡,一次次把古二拿捏了▼▼▼
![]()
在古二和《繁花》某制片人的录音中,古二提到想要一个联合编剧的身份,放在秦雯后面就行。
哪怕只是要个责编,王家卫也只让和JK姐(总制片彭绮华)谈,然后不了了之。
该制片人提到,自己早就察觉到古二不可能署名编剧的,暗示《繁花》牵扯的利益盘子太大了,各方资本都要署名▼▼▼
![]()
对《繁花》剧组维权的不只是古二。
2024年1月28日,香港《明报》刊出一篇专栏,作者称自己有个朋友进入王家卫《繁花》项目,被王家卫反复否定后身心俱疲,选择了退出。
但《繁花》播出后的内容用到了这位编剧的创作,最后她抑郁了▼▼▼
![]()
![]()
可怕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样的压榨已经成了行业规则,劳动成果被剥夺是司空见惯的事。
这几年,有很多小编剧在网上维权,基层创作者在影视创作中总是处于弱势困境:有人被拖欠稿费,有人失去署名,被估计骗稿,还有人要承担高额赔偿……
2023年,有编剧发文称自己写完《一路朝阳》十集后就被踢出了剧组,还被夺走了署名权,最后避免麻烦删了帖子▼▼▼
![]()
今年,编剧巫念顾说自己参与了《滤镜》的故事大纲、人物小传、分场剧本及部分对白剧本的撰写,结算了稿费,但播出后才发现没有署名,发起诉讼。
“我维权不是因为钱,就是因为我参与了这个项目,但并没有在这个项目里看到我存在的痕迹。”▼▼▼
![]()
而此前,编剧杨涵、王雨铭说写了《隐秘的角落》前3集剧本,却没有署名,导演辛爽还发微博说人蹭热度▼▼▼
![]()
最后打了四年多的官司,赢了。
可剧方还是不愿意把他们加到片头,只能加片尾,理由是,技术难度和审核难度▼▼▼
![]()
![]()
编剧李亚玲说自己有一个梦想:所有认真创作了剧本、被采用了劳动成果的编剧,不再沦落为“隐秘的角落”,能够堂堂正正在片头署名。
![]()
这个梦想看似简单,却在现实里屡屡受阻。
尤其是当像王家卫这样,身处创作生态链顶端,也深谙剧组的权力运作时,荒诞就显得格外刺眼。
真正令人心寒的,不在电影里,而在当创作的起点被掩盖、连署名都要争取时,艺术的价值,也在慢慢消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