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人高的机柜里,元器件错落有致,排线如神经网络般精密交织——这是高新区企业天津拓普特科技有限公司为海上石油平台打造的“超级大脑”。这家手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曾长期靠给进口品牌做配套产品谋生,利润微薄、发展被动。从贴牌服务到自主创新的蜕变,得益于滨海高新区量身定制的一套“创新药方”。
创新药方开得精准,前提是摸清“病灶”。滨海高新区运用大数据,建立起一套评价企业发展的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成长经营、人才团队、金融征信等多维度,为企业精准“号脉”,既打通发展堵点,又挖掘创新潜力,为其对接资源、规划路径,扶持企业补齐弱项。坐等企业上门为主动问诊开方、辨证施治,在创新发展的关键处靶向发力,这正是“新药方”的核心价值。
“新药方”的精髓,在于摒弃“一刀切”的惯用手法。当前,科技型企业不仅面临创新周期长、融资难、转化慢等挑战,更受困于发展方向模糊、创新路径不明等深层问题。“缺钱给钱”的处方只能治标,强化方向指引与战略赋能才能标本兼治。通过产业画像、赛道分析、政策预判,帮企业明确创新路径、把握转型节奏,切中需求与市场,这剂药方才能既解“近忧”,更谋“远势”,让经营主体在产业变革中找准方位、赢得未来。
为“药方”找对“药引子”,需瞄准场景痛点发力。科研活动周期长、情况复杂,不确定因素多,一次设备故障、一场实验失误,都可能让长期投入付诸东流,这正是科研团队的最大担忧。甚至,一些造价高昂的新设备难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拖慢了科研进度。不久前,天津大学部分实验室续保了“实验室一切险”,承保方定制了专属保障,覆盖进入实验室的全链条。这项为创新保驾护航的服务,化解了传统保险针对性、适配性低,责任模糊、保障单一的通病。给创新者吃下“定心丸”,这种“兜底思维”并非纵容,而是给予创新试错、容错的空间,更能激发开拓者敢闯敢试的底气与活力。
为创新开“新药方”,本质是为发展铺就一条“破茧成蝶”的新路,不仅解了创新的“燃眉之急”,更织就了一张“敢闯有底气、创新有方向”的支撑网络。
来源:天津日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