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唐子晴
11月4日一早,家住遂宁射洪市平安街道的网约车司机刘德金跨进驾驶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上车前,他把自己车上贴着的“我是平安合伙人”标签擦了又擦,“这是我的名片。”
在当地居民看来,“平安合伙人”既是辖区平安派出所的“新招式”,也是大家都打心眼里形成的身份认同:人人都是安全员,共同编织一张覆盖社区每个角落的安全网。
这种警民共建的新模式,不仅提升了社会治安水平,更重塑了社区成员间的互信关系。近日,四川在线记者跟随四川省公安厅“阳光下的守护”集中采访团走进平安派出所,坐上刘师傅的网约车,一路走一路看,解析这里的“平安密码”。
警务困境催生治理创新
刘师傅的车开了15分钟,走了平安派出所辖区的一大半。
路过了治安情况复杂的保障房小区,书声琅琅的学校,也拐过了行人车辆交织的路口。而守护这里一方平安,要靠平安派出所里的14名民辅警,“有限的警力资源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管理需求。”所长董科坦言:“曾经我们像救火队,哪里出事奔哪里,工作被动,效果有限。”
转变发生在一次社区走访中。民警发现,社区内有一群60岁左右的嬢嬢,她们平日爱坐在开阔处聊天,不仅熟悉辖区情况,而且热心肠。这群“射洪嬢嬢”若能组织起来,将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治理力量。
经过周密调研和筹备,今年初,“平安合伙人”计划正式启动,不仅吸纳热心嬢嬢参与,派出所通过社区宣传、网络招募和居民推荐,选拔了198名“平安合伙人”。这些合伙人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主、出租车司机、小店业主、退休教师,还有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
全民反诈“平安合伙人”立大功
在平安派出所,民警为合伙人设计了多种参与方式:信息收集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矛盾调解员协助化解邻里纠纷;治安巡逻队每周固定时间在重点区域巡逻;政策宣传员帮助传播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技巧。
“我们不只是警方的‘眼睛’和‘耳朵’,还是他们的帮手。”作为首批合伙人的刘德金这样定义自己的角色。他每天把载客路上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发到微信群里,还利用职业特点把反诈宣传融入日常工作。
说起自己为何会加入“平安合伙人”,刘德金手里的方向盘丝滑地打了把方向,有些骄傲地说:“我一周时间连续拦下两位差点被骗的宝妈,一共帮她们挽回了将近10万块钱呐!”
原来,刘德金平时热心,总爱和乘客多聊上两句,今年5月5日,刘德金在载客时发现一名随身携带包裹的年轻妈妈,怀里的孩子还不会走路。
“妹儿,你是送货上门吗?”“没得啥子,就是寄点钱。”听到这话,刘德金的心里警铃大作,想到之前参加过的社区反诈培训,他赶忙说:“妹儿,你别是遭骗了!”
几句苦口婆心的劝说,刘德金径直把车开进了派出所。没想到,5天后,刘德金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因为他的热心肠,两名宝妈保住了积蓄。如此优秀的民间反诈高手,自然被平安派出所“招入伙”,成了“平安合伙人”。
同时,派出所还建立了“平安合伙人”微信群,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快速响应。不久前,有合伙人发现一小区消防通道被堵,拍照上传后,民警迅速到场处理,消除了安全隐患。
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今年以来,平安派出所的“平安合伙人”队伍累计开展宣传3.2万人次,协助排查隐患89处,调解纠纷15起。
但更深层的变化在于社区治理生态的转变。社区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参与治理,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同体意识。75岁的独居老人刘奶奶说:“现在看到‘平安合伙人’在小区巡逻,心里特别踏实。”
“‘平安合伙人’是我们践行‘枫桥经验’的本地化探索。通过警民协作,我们实现了治安管理从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的转变。”平安派出所教导员许琴说。
除了靠这群热心的社区居民,平安派出所还打造了一张“平安网”。2024年当地公安机关提出建立“三融六联”机制,平安派出所创新推出“1+1+2+N”警务团队(1名副所长挂片、1名社区民警、2名社区辅警,N名社区网格员),将警务室搬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服务联动”。
还有便捷的“社区110”平台,整合了户籍咨询、车管业务预约等功能,居民拨打1个电话,民警10分钟内响应。
夜幕降临,平安社区的街巷又出现了合伙人们巡逻的身影。警民携手,安全是由内而外的共同守护,社区成为充满温情的命运共同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