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西方世界谈起中国,总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而如今中国实力带来的连锁效应,以及波及到西方家门口?
甚至一度让外界开始调侃,如今的中国便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
![]()
直白地说,中国被一些西方媒体称为“发达国家粉碎机”,这个称号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惊人事实。
盾构机曾经是西方垄断的高科技产品,价格昂贵得令人咋舌。而中国攻克了相关技术后,不仅打破了垄断,更让价格大幅下降,使更多发展中国家能够负担得起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设备。
核电、高铁、5G技术……中国从“来料加工”到“自主设计”的产业蜕变,在多个高科技领域集中爆发。截至2021年,中国全球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4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量的70%。
![]()
而最令西方措手不及的是光伏产业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从依赖进口设备到占据全球80%光伏产能,迫使欧美同行只能依赖政府补贴勉强维持。比亚迪、蔚来等中国电动车品牌已遍布欧洲街头,价格仅为本地品牌的一半,性能却更可靠。
西方习惯于将发展中国家永远定位为“原材料供应地”,而中国却执意发展芯片、航天等高端产业,并将高铁、核电技术输出至非洲、拉美,动摇了西方百年来赖以繁荣的“利润来源”。
半岛电视台的报道犀利地指出,西方维持了百余年的“财富机制”正面临瓦解。
![]()
这套机制依靠三个关键要素运转:低成本的劳工、技术的垄断地位,以及随时可以动用的军事力量。
此外低成本的劳工优势正被中国打破。2000年,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仅为美国的1/30,而到了2025年,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已经超越马来西亚、越南等“新兴制造国”。
中国工人不再接受低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因为医保与社保制度让他们敢于维权,工会真正发挥作用为他们撑腰。
![]()
此外技术垄断一直是西方的“利润引擎”。例如一架波音飞机,售价可以是成本的3倍,只因其他国家尚不具备自主制造能力。一种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欧美制药公司标出“天价”,发展中国家只能无奈接受。
但如今中国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使西方“你没有就必须高价购买”的策略难以为继。
好比华为将其鸿蒙OS操作系统转型为开源鸿蒙,深度操作系统作为一个完全在中国开发的Linux系统,使其成功适应了本土市场需求。
![]()
另外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求索大模型的推出彰显了中国在开源社区的影响力。该模型在性能方面可与OpenAI和谷歌相媲美,但其开源性和免费访问特性使其在学术界和专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而当经济和技术手段失效时,西方便习惯于动用军事力量。日本曾尝试发展自主芯片产业,结果被美国切断原料供应;伊拉克试图以欧元结算石油,美军便进驻巴格达。
但面对中国,这种“不服从就武力解决”的逻辑失效了。
![]()
中国海陆空三军力量已全面赶超欧美,第三艘航母已下海,美国岛链围堵策略形同虚设,更不必说,中国海军造舰速度被美方评估为美国的230倍。而这种制造能力的巨大差异,意味着在潜在的长期对抗中,力量对比的天平会持续向中国倾斜。
最可怕的是,如今中方在国际领域获得的声誉,一不靠霸权,二不靠殖民,这种完全令西方陌生的新路才是最令西方后怕的,只因他们无法理解一种不依靠殖民扩张和武力掠夺的发展模式。
甚至可以说,中国之所以让西方紧张,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中国做对了太多。
![]()
中国没有像某些国家那样,靠出卖资源换取发展,也没有依赖美国的保护,而是依靠自己的工人、科研人员与市场,走出了一条“不仰人鼻息”的发展道路。
放眼全球,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不买西方的高价飞机,也能乘坐中国高铁;不用依赖欧美药企,也能获得中国生产的平价疫苗。这种选择权的出现,正是西方最深的恐惧。
![]()
从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可谓面面俱到的中国,正在悄无声息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路”,这种“小火慢炖,大火难熬”的滋味却是堵住了西方所有的路,自然令西方恐慌也不奇怪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