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坳,搬进设施齐全的安置小区;从世代耕种的陡坡薄地,走向家门口的稳定就业;从昔日对灾害的日夜担忧,到如今脸上洋溢的安稳笑容……西峰区后官寨镇赵咀村的避险搬迁项目,不仅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更铺就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幸福之路。
![]()
深秋的阳光,温暖地洒在西峰区后官寨镇赵咀村艳咀组避险搬迁安置点平整的广场上。10月29日,对这里的26户搬迁群众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他们从镇干部手中,接过了那本沉甸甸的“不动产权证书”。鲜红的封皮,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今天终于把房产证拿到手了,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土箍窑,现在我们这地方基本上都装修好了,搬进来住比以前好多了。”后官寨镇赵咀村村民朱兴会说。
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进客厅,雪白的墙壁、光洁的地砖映得满室亮堂。记者见到朱小军时,他正和村干部畅谈今年的收成。在这个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的新家里,他满脸笑容地分享着搬入新居的喜悦:“非常高兴,非常满意,娃娃上学也方便,出去就是柏油马路,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
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后官寨镇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区、洪涝威胁区等危险区域的群众,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有序组织搬迁。统一规划建设的安置小区,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卫生所、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确保搬迁群众“一步住进好房子”。
后官寨镇赵咀村村委会副主任余志华介绍:“目前一共搬了26户,主体全部建成,十月中旬就达到入住条件。”
“搬得出”是关键,“稳得住”是基础,“能致富”才是根本。后官寨镇在推进搬迁之初,就将产业就业规划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安置点建到哪里,产业配套就跟进到哪里”。同时,在各安置点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开展新居民融入活动,帮助来自不同村组的搬迁户尽快熟悉环境、融入社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
“搬迁后对这些旧宅基地进行复垦,宅基地复垦的这些地计划种植连片的红娘子杏树或者是花椒树,拓宽群众致富渠道,确保老百姓搬得出,住得稳。”后官寨镇赵咀村村委会副主任余志华说。
从避险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西峰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规划,书写了一份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避险搬迁,搬离的是危险与贫困,迁来的是安全与希望,托起的是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据了解,赵咀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是省市区2024年确定的重点民生项目,项目总占地15.6亩,户均占地0.6亩,建筑面积115.5平方米,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方便就学、就医、出行,更让他们搬得出、住得稳、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
来源:西峰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