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的社区底商,曾常排起小队的卤味柜台如今多是空荡,货架上,热门的藤椒鸭锁骨常只剩零星几袋,店主枯坐刷手机的场景愈发常见。
回溯数年前,卤味三巨头的风光仍历历在目,绝味门店数量远超麦当劳与肯德基在华总和,周黑鸭是白领通勤包中的“追剧标配”,煌上煌逢年过节总有顾客排队等候。
短短数年,千亿卤味江湖为何从热闹走向冷清,这场集体困境远非“消费降级”所能概括。
![]()
神话落幕
早年卤味行业盛行“规模竞赛”时,品牌将“门店数量”视为核心竞争力,绝味巅峰期门店数达1.59万家,资本市场亦将“门店扩张”等同于“营收增长”,股价持续走高。
但行业风向很快逆转,绝味因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累计少计营收超7亿元,被罚款850万元,实控人被罚400万元,2025年9月股票被实施ST,简称变为“ST绝味”。
其市值也从2021年高点约667亿元跌至2025年9月的83.45亿元,跌幅达87%,从“卤味龙头”沦为A股“跳水典型”。
![]()
同期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9%,煌上煌同期营收9.84亿元,同比下滑7.19%,业绩与市场销量双双走低。
更直观的颓势体现在关店数据上: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三巨头合计关停约6700-6800家门店,日均关店数量近20家,其中绝味1年9个月关店约5100-5225家,周黑鸭2024全年关店785家,煌上煌2025上半年关店762家,闭店率超20%。
卤味作为平民小吃,市场容量本就有限,盲目追求门店数量而忽视消费需求匹配,最终导致加盟商陷入“流水难抵房租、人工成本”的困境,关店成为无奈选择。
![]()
模式困局
三巨头的困境,根源在于其赖以发展的商业模式逐渐失衡,绝味与煌上煌采用的加盟模式,早年凭借轻资产运营优势快速扩张。
加盟商需先支付2-3万元加盟费获取资格,门店装修、货柜、收银系统需从总部统一采购,核心原料亦需独家进货,总部通过供应链差价实现利润增长。
但这套模式后期逐渐走向“压榨式”运营,不少加盟商透露,其加盟某品牌时,月租金1.5万元、人工成本8000元,总部供货价居高不下,测算每日需3000元流水才能覆盖成本,实际日均流水仅2000余元。
严重的是品控漏洞,总部年均仅1-2次门店检查,部分加盟商为压缩成本,出现缺斤少两、替换低价原料等问题,甚至伪造从业人员健康证。
![]()
2024年西昌市市场监管局检查发现,绝味某门店22名员工健康证均为伪造,2021年南昌市市场监管局亦披露,煌上煌某门店因销售过期酱香鸭头被行政处罚。
当加盟模式从“共生”转向“单向获利”,品牌与加盟商的关系必然走向破裂。
周黑鸭的困境则源于直营模式的“转型阵痛”,2019年前,它始终坚持全直营运营,门店多布局于机场、核心商圈,凭借标准化装修与服务维持“高端形象”,毛利率常年维持在60%左右,远超绝味、煌上煌30%的毛利率水平。
但高毛利背后是高昂成本,机场、商圈门店租金居高不下,直营模式也导致扩张速度远逊于加盟品牌。
![]()
2019年11月,周黑鸭终于启动特许经营,初期门槛极高:区域加盟商需500万元起步,且需一次性开10家店以上,直到2020年6月推出单店特许,门槛才降至30万元自有资金。
即便如此,其加盟店巅峰期也仅约2300家,后因业绩不佳收缩,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特许经营门店已降至1291家。
事实上周黑鸭的“高端定位”缺乏核心支撑,产品口味与大众品牌差异不大,仅靠选址溢价拉高价格,当消费者转向理性消费,“机场高价鸭脖”自然失去吸引力。
既想下沉市场获取流量,又不愿放弃“高端”标签,这种矛盾让周黑鸭陷入“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
![]()
信任流失
若说模式是根基问题,产品创新的不均衡与价格持续上涨,则是压垮品牌的最后两根稻草。
梳理近五年产品线,绝味、煌上煌的核心品类始终围绕鸭脖、鸭锁骨、藕片、毛豆,口味以麻辣、酱香为主,未出现具有市场记忆点的创新单品。
但周黑鸭近年并非毫无动作:2024年与盐津铺子合作推出虎皮鳕鱼豆腐,2025年1月推出“丫丫椰”椰子水,同年6月还推出子品牌“3斤拌・小锅鲜卤”,尝试现制热卤+快餐模式,甚至推出口袋酱板鸭,试图打破产品固化的印象。
![]()
即便如此,整体来看,卤味三巨头的产品研发节奏,仍难以匹配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需求。
当下消费市场中,奶茶品牌每季度推出联名新品,烘焙品牌融合中西点创新,甚至方便面品牌也在不断迭代口味。
年轻消费群体成长于多元化消费环境,对味觉体验的要求更刁钻,一成不变的老产品既无法吸引新客,也难以留住老客。
![]()
不少曾忠实于某品牌的消费者表示,“吃了十年还是老味道,很容易腻,转而选择有新花样的小众卤味店”。
比产品创新不均更影响消费信任的,是持续的价格上涨,近数年三巨头多次以“原材料成本上涨”为由调价,但价格一旦上涨便难以下调,即便上游原料成本回落,也未出现主动降价回馈消费者的情况。
数据显示,鸭脖价格从2012年30-45元/斤涨至2025年60元以上/斤,13年涨幅超100%;绝味2022年两次提价,年初涨5%,7月鸭掌等产品再涨7%-10%,周黑鸭鸭脖从2012年45元/斤涨至2023年60元/斤,11年涨幅33%。
![]()
结语
卤味行业并非失去市场空间,消费者对新鲜、平价、有特色的卤味需求从未减少。
三巨头若想扭转困局,需跳出“资本运作”与“规模崇拜”的思维,回归产品本质,加大研发力度推出创新口味,将价格调整至大众可接受范围,加盟品牌需重构与加盟商的“共生关系”,直营品牌则应放下“高端执念”。
唯有真正尊重消费者需求,让“鸭脖自由”重新回归日常生活,千亿卤味江湖才有可能重现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