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泄露的军事基地视频,让以色列军方陷入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 。
视频中预备役士兵围堵殴打巴勒斯坦被拘留者、用尖锐物体刺伤其直肠的画面,经新闻频道曝光后引发全球关注。
事件后续竟牵扯出军方高层的连锁反应,军事检察长辞职、失踪,如今前首席律师又因 “泄密” 被捕。
这场看似聚焦 “虐待与泄密” 的事件,为何会引发如此剧烈的连锁反应?
![]()
以色列第12频道,2024年8月播出一段视频,内容显示在位于内盖夫的以色列斯代泰曼军事拘留中心,多名以色列士兵涉嫌殴打并虐待一名在押的巴勒斯坦人。
这段虐待视频一经播出,立刻在以色列国内引发两极分化,左翼团体与人权组织强烈谴责士兵暴行,要求彻查军方监管漏洞。
而右翼势力则质疑视频真实性,称其是 “抹黑以色列国防军(IDF)的阴谋”。
随后以色列军方宣布对五名涉事预备役士兵提起诉讼,指控他们犯有 “加重虐待罪” 和 “造成严重身体伤害罪”,但这五人不仅否认指控其身份也始终未被公开。
![]()
不过就在公众等待司法公正落地时, 才得知视频中被虐待的巴勒斯坦人在2025年10月被释放到加沙,成为以色列与哈马斯 “人质换囚犯” 协议的一部分。
起初负责军方司法事务的军事检察长伊法特・托默 - 耶鲁沙尔米少将,曾明确表示 “只要有合理理由怀疑对被拘留者实施暴力,就有责任调查”,并推动对涉事士兵的追责。
但随着右翼政治人物持续质疑 “视频真实性”,托默 - 耶鲁沙尔米少将做出了一个争议决策:批准向媒体发布相关资料,以 “反击针对军队执法部门的虚假宣传”。
![]()
这一行为被国防部长以色列・卡茨认定为 “泄密”,随即在 宣布将其停职,且明确表示 “不允许她返回原岗位”。
重压之下托默 - 耶鲁沙尔米少将选择辞职,在辞职信中仍坚持 “发布资料是为了澄清事实”。
但辞职并非事件终点,几天后她突然失踪,以色列警方在特拉维夫北部赫兹利亚海滩展开数小时大规模搜救,最终虽确认她 “平安无事”,却紧接着宣布将其逮捕。
为何一位曾主导调查暴行的军方检察长,会从 “追责者” 变成 “被逮捕的泄密嫌疑人”?
![]()
在托默 - 耶鲁沙尔米少将辞职后,内塔尼亚胡公开称斯德泰曼事件 “可能是以色列建国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公关攻击”,将事件定性从 “军方内部纪律问题” 上升到 “国家形象危机”。
这一表态不仅呼应了国防部长的强硬立场,更让 “泄密” 行为被贴上 “损害国家利益” 的标签。
右翼法律援助组织 也深度介入,其律师阿迪・基达尔代表四名涉事预备役军人(公开指责对士兵的审判是 “有缺陷、有偏见且完全捏造的法律程序”,进一步将舆论焦点从 “虐待行为本身” 转移到 “司法程序是否公正”。
![]()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托默 - 耶鲁沙尔米少将的 “泄密” 行为自然被推到风口浪尖,而更意外的是,警方随后宣布被捕的不仅是她,还有前首席军事检察官马坦・索洛莫什上校,两人均涉嫌 “泄密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
从国际视角看,这场风波也引发了对以色列军方人权记录的重新审视。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在视频曝光后发表官方声明,谴责 “以色列士兵对巴勒斯坦被拘留者的虐待行为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要求以色列政府 “彻查所有相关指控,确保责任人受到追究,并向受害者提供赔偿”。
国际红十字会也援引《日内瓦公约》指出,“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被拘留者实施酷刑或残忍、不人道的待遇”,呼吁以色列军方加强对士兵的纪律约束。
![]()
近年来针对巴勒斯坦被拘留者的虐待事件并非个例,斯德泰曼事件只是 “冰山一角”,该组织还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拘留政策进行监督。
这些国际声音与以色列国内的政治争议形成对比,也让这场 “泄密案” 超越了单一国家的内部事务,成为检验人权承诺与司法公正的试金石。
目前,以色列警方尚未公布托默 - 耶鲁沙尔米少将与索洛莫什上校 “泄密” 的具体证据,两人的律师也未公开回应相关指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