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张晓培/文 顾炜 马晶晶 穆子健/摄)千年石刻的深沉脉搏,正与数字时代的轻盈脚步相遇。11月5日,在第三届汉文化论坛上,中国国家版本馆与徐州市文广旅局携手,为沉睡的汉画像石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汉代记忆,即将在数字世界里获得新的生命。
![]()
徐州,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两汉文化的发祥地,保存着从西汉延续至东汉的画像石。它们不只是冰冷的石头,而是以简练刚劲的线条勾勒出的汉代史诗,每一道纹路都承载着那个开放包容时代的文化基因。论坛现场,中国国家版本馆纪委书记安乐发布中国国家版本馆与徐州市文广旅局关于汉画像石数字化合作项目,核心内容聚焦两大方向。
![]()
一方面,推动现有数字化成果入藏共享。徐州博物馆精心打造的24件汉画像石文物三维数据、35件平面类文物高清影像数据,将正式入藏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开启它们走向更广阔天地的旅程。这些记录着汉代农耕渔猎、车马出行、神话礼乐的数字印记,将在未来的展览、研究与交流中,向世界轻声诉说两千年前的故事。
另一方面,深化数字化采集与活化利用。国家版本馆将携数字技术优势,与徐州博物馆的专业积淀相遇,共同为馆藏汉画像石及拓片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建档”。更令人期待的是,VR/AR、新媒体交互等技术将让沉睡的汉画像石“活”起来,推动汉文化典藏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此刻,当这些见证过两汉风云的石刻,遇见最前沿的数字技术,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正在书写。未来,我们或许只需轻点屏幕,就能与千年前的工匠心灵相通;戴上VR设备,就能步入那个车马萧萧、礼乐和鸣的汉家王朝。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文化的重生——让封存于博物馆的文物,重新回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这个时代可触、可感的文化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