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九三阅兵上,大国重器列阵受阅,全国人民倍感振奋。
![]()
65年前的今天(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导弹,击碎了“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东风快递的传奇正式开启!
不会走路的孩子迈步了
1955年,在东北,陈赓问钱学森,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在美国憋了一肚子气回国的钱学森很干脆地说:“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1957年10月,中苏签署《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同意援助中国进行导弹仿制并向中国提供了两枚P-2导弹及技术专家。
1958年1月,炮兵教导大队第一期学员开课。开班仪式上,国防部长彭德怀亲手解开了系在P-2导弹上的红绸带。
1958年上半年,P-2的仿制工作开始,定于1959年10月前出厂,力争国庆十周年之际完成试射。因此,将仿制代号定为“1059”。
与此同时,这年的春天,当志愿军从朝鲜半岛陆续回国时,第十九兵团秘密向西北开拔,他们要在这片戈壁“无人区”,建设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
自力更生是我们最坚实的底色
1960年夏天,就在所有人埋头苦干为“1059”全力冲刺时,一切援助戛然而止,苏联专家撤离。
中国的导弹事业难道要永远受制于人?聂荣臻指示一定要争口气,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自力更生,立足国内,仿制“1059”绝不动摇,无论如何要搞出来。
![]()
在选择发动机试车用的推进剂时,外国专家断言我国生产的液氧和酒精不可能达标。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采用了国产推进剂并取得成功。
缺少关键的发动机试车台及试车规程方面的资料,我们仅用两个月就编制出了试车台设计任务书。
茫茫戈壁“东风”破晓
1960年10月23日,一列特殊的火车在夜色掩护下缓缓驶出北京永定门火车站,经过五天五夜的长途跋涉,列车终于抵达酒泉发射场。
![]()
11月5日9时2分28秒,此时的酒泉发射场还是晨曦微露,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1059”导弹直冲蓝天,飞向预定目标,7分32秒后,飞行了550公里的导弹准确命中目标。

这是一枚“争气弹”,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从此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导弹。1964年,“1059”导弹被正式命名为“东风一号”。
这个名字源于毛主席那句对国际形势的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
![]()
“1059”试验的成功告诉世人
中国军民一旦下定决心
就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来源:中国火箭军综合解放军报、CCTV4《国家纪实》、北京日报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