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话,爆款已死。千万别再妄想套别人已经用烂的爆款标题、文案就能让作品大火。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比如在某多多、某鱼上花 9 块 9 买的几个 G “起号资料”,全是过时的东西。套路看着对,实际早失效了。别人拿这些资料改改当作引流工具,你要是傻傻当宝贝研究,结果只会是浪费时间。
![]()
更让人无奈的是,现在做短视频的难度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只要下场,哪怕没资源没背景,靠坚持就有机会逆袭;现在却要天时地利人和全齐了,才够得着门槛。对普通人尤其是工业领域的从业者来说,靠爆款逆袭的路,彻底走不通了。
我这里说的“爆款已死”,核心是两个层面:
1、传统的爆款技法失效。
爆款能成,一定依赖特定场景和时代窗口,每一轮爆款都是时代的产物。早期平台刚起步,内容少,只要套个“震惊体” 标题(比如 “3 个动作瘦 10 斤,最后一个绝了”)、抄段情感文案,就能蹭到流量。那时候用户没见过这些套路,平台也需要大量内容填充,所以哪怕内容一般,也能给曝光。
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用户早就有了套路免疫,看到“最后一个绝了” 就知道是噱头,刷到 “不看后悔” 直接划走,你再用老套路,连初始曝光都拿不到。
平台算法也变了,早期只看“标题点击率”,现在更看重 “完播率、互动深度(点赞评论转发)”,光靠套路骗点击,后续数据跟不上,反而会被平台降权,越做越差。
可能有人会说,“直接套模板太低级,我拆解爆款结构做内容才是正确姿势。” 我很赞同这个思路,但你会发现,就算这么干了,作品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不温不火的。
我自己经手过不少企业项目,也写过几份运营手册,一度把自己包装得像个“卖课砖家”。但结果呢?流量该忽高忽低还是忽高忽低。
毕竟“知道” 不等于能 “做到”,没有哪件事是绝对能成的。短视频运营里讲究的是账号定位、入场时间、同行竞争、操盘手水平、爆款内容执行力。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到位,这事就成不了。比如像素级模仿时,就因为文案大了一号,最终数据可能就差了一大截。
后来我想通了,我的优势不在做内容(网感真的一般),也不在具体执行(干不了太细的活),更擅长统筹策划和流程管理。我很清楚自己成不了顶尖内容创作者,再努力也没用,没这个天赋就别硬逼自己,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你肯定也见过,两个用同样的形式和文案的作品,一个火得自然,另一个数据差不说,作品看的还尴尬。这就是典型的“能力资源错配”,没把自己放在擅长的位置上,肯定做不起来。
我相信在内容制作上,我不是个例,很多朋友都这样。所以,爆款这条路,确实不适合绝大多数人。
2、行业门槛被彻底拉高。
早期短视频行业刚起来,素人靠“低俗、猎奇、反差” 就能一夜成名。比如农村大姐拍 “生吃辣椒”,工厂小哥跳 “魔性舞步”,不是他们水平多高,而是平台需要 “素人标杆” 来拉新。这些素人能帮平台带更多用户、产生更多内容,所以平台愿意给他们流量扶持。
但现在这条路彻底堵死了,原因有两个。
平台要“内容升级”,用户量饱和后,平台不再需要 “低俗猎奇内容” 拉新,反而要靠 “优质专业内容” 留住用户,所以低俗内容会被限流,反而扶持 “有资质、有质量” 的内容;
资本和专业团队入场了。短视频有了明确的商业价值,MCN 机构、专业团队就会带着脚本、设备、运营经验进来,他们做的内容比素人专业 10 倍,普通人靠 “野路子” 根本没法竞争。
这其实是每个行业的规律:早期大佬不屑于做,是草根唯一的机会;等行业能赚钱了,大佬带着资本进来,就会把草根淘汰。现在素人想靠“一个爆款涨粉几十万、实现逆袭”,难如登天,就算偶尔运气好出个爆款,后续没专业运营,很快也会凉下去,成不了气候。
更现实的问题,就算你侥幸出了爆款,也逃不过变现死局。
很多人还抱着先做爆款涨粉,有粉丝就不愁变现 的幻想,但现实是:太多几十万粉丝的账号,连广告费都接不到,更别说卖产品了。核心问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粉丝多≠有流量。靠 “工厂搞笑日常” 涨粉的账号,想卖机床配件,粉丝根本不买账。粉丝是来看热闹的,不是来买设备的,发带货视频自然没流量;
第二个误区有流量≠能变现。就算视频有播放量,粉丝也未必愿意付费。我知道一个账号,靠“车间生活 vlog” 涨了 10 万粉,直播卖工业耗材,场均销售额不到 200 块;反而有个只做 “中小型机床保养” 的账号,只有 5000 精准粉,靠卖保养工具和维修课程,每月收入比 10 万泛粉账号还高。因为后者的粉丝是 “有实际需求的客户”,前者只是 “看客”。
真正能变现的账号,从起名的第一天就想好了怎么赚钱。比如我们同行的账号,第一条视频就讲“外贸获客技巧”,吸引的都是做外贸的精准客户,后续卖获客课程、工具,自然有人买。而那些靠爆款涨粉的账号,粉丝是 “被爆款吸引来的”,不是 “为你的业务来的”, 粉丝再多,也只是过眼云烟,没法变现。
既然靠爆款逆袭走不通,普通人想靠短视频放大业务,该怎么做?我发现的一个思路是把内容做成“标品”,跑闭环,吃确定性。
爆款需要持续创新,而持续创新要投入时间、精力、金钱,且爆款内容是“非标品”,没法规模化,交付成本又高,赚的可能还不够植发的钱。“标品内容” 对普通人更友好:前期投入少,做成后商业价值更大。
那么,标品该怎么玩?
首先,方向上要垂直细分。找到这个赛道里我们的能力优势在哪。这个优势一定是建立在特点场景和要求下的,这个就是所谓的账号定位。比如“做美食” 不如 “做宝妈 30 分钟快手辅食”,“做职场” 不如 “做应届生面试简历优化”。领域越窄,越容易让精准用户找到你,也越容易形成 “固定的内容框架”,不用每次都想新创意。
我有个客户是卖“工业阀门” 的,之前拍 “阀门知识科普”,看的人多但没咨询;后来改成专门拍 “化工厂阀门漏水怎么修”,全是具体场景,看视频的都是有维修需求的精准客户,后续咨询量直接比之前多了 3 倍。
接着,策略上要做到以点带面。简单来讲就是先跑通一个内容到获客的闭环后再开始矩阵化。比如你是卖拆垛机器人的,先拍 10 条不同方向的内容(比如 “拆垛机器人节省人工案例”“车间拆垛机器人安装步骤”),看哪条带来的咨询多;
找到有效内容后,就固定这个框架:开头痛点 “工人断档”+ 中间卖点 “节省人工和成本”+ 结尾勾子“需要方案的扣 1”;
闭环跑通后再做矩阵。2 个账号发 “不同行业拆垛案例”(化工、粮油),1 个账号发 “拆垛机器人常见问题”,1 个账号发 “客户合作反馈”—— 每个账号分工明确,有的引流、有的建信任,不用纠结 “怎么出爆款”,流量反而更稳定。
最后,用“自动化” 解决执行力问题。
短视频拿不到结果,90% 是执行力出了问题。做矩阵的团队,容易因重复工作产生惰性,只能靠严格考核、适当调整人员流动解决。那个人单独操作该怎么弄?用工作流工具就能解决,比如扣子、N8N。
我现在有个网站,用工作流每天自动日更近百篇文章。短视频、公众号更新也是一个道理:提前搭好素材库(比如车间实景片段、产品图),固定模板(开头结尾画面 + 台词不变,中间换产品 / 场景),最后用发布工具定时发,比如每天早 8 点、晚 8 点,自动往 3 个账号发视频,不用盯着手机操作。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短视频不是“造爆款、当网红的舞台”,而是 “放大自己业务的工具”。应该放弃“靠爆款逆袭” 的执念,沉下心做 “能复制、能变现的标品内容”。
这里给一个精准流量公式:精准流量=曝光量× 有效作品数 × 精准度。不是发得多就有精准流量,是发精准的、有固定框架的内容多,才会有精准流量。比如你发 10 条 “机床维保” 内容,比发 10 条热门的 “智能制造内容”,流量价值会高 10 倍。
所以,普通人做短视频,拼的不是创意,是复制力!
作者:黑来古(heilaigu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