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温州大典·晚近书刊编·温州近现代期刊汇编:第二辑(全二十册)
编著者:《温州大典·晚近书刊编》编纂委员会编,叶建主编
定价:7500.00元
ISBN:978-7-5013-8284-2
装帧开本:精装16开
出版时间:2025.06
内容简介
《温州近现代期刊汇编》为“温州大典”丛书之一种。温州在近代得风气之先,名人辈出,“温州大典”编纂委员会及相关学界人士,对有关的历史文献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搜集、整理,汇为《温州近现代期刊汇编》。“汇编”对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温州史、浙江史乃至中国近代史,都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第二辑收录的刊物内容以文史哲类文章为主,兼及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
作者简介
叶建,温州医科大学教授,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理事,温州大典专题研究编主编,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多项。出版《近代中国唯物史观史学话语建构研究》等著作3部,参编《中国期刊史》等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近代书评文献汇编》(全30册,与叶新教授合作主编)、《近代阅读史料汇编》(全45册)、《中国共产党党报党刊史料丛编(1920-1949)》(第一辑)(全44册,张越教授总主编,与宋学勤教授执行主编)等。
内页欣赏
![]()
![]()
![]()
![]()
![]()
整理说明
《温州近現代期刊彙編·第二輯》收録期刊二十七種,依次爲《經世報》《史學報(甌學報)》《新世界學報》《林損雜誌》《甌海潮》《救國講演週刊》《新學報》《甌海新潮》《慎社》《甌社詞鈔》《東甌雜誌》《會文學社刊》《平陽月刊》《晨鐘雜誌》《戊社》《啞鐘》《明天》《甌風雜誌》《中國文學》《蔘綏年刊》《温州學館》《文抗》《暴風雨詩刊》《籀園月報》《緑洲半月刊》《新生命》與《聯合週報》。这些刊物内容以文史哲类文章爲主,兼及政治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
一八九七年八月,宋恕接受友人請托,在杭州創辦《經世報》并任總撰述。此刊“隱任《春秋》經世之責”,主張政、學、農、工、商等内容皆爲經世之學,“理者,經世之的;數與文者,經世之器;而經、史、諸子者,經世之師承也”。《經世報》内容豐富,涵蓋哲學、史學等學科,其“例言”指出欄目有十二個:“涣汗自天,訏謨定命,海宇士庶,喁喁延頸,録《皇言》弟一。文質三變,顜若劃一,損益百世,禮失求野,録《庶政》弟二。通論各政及官制、吏治與夫部臣、疆臣所有事者皆入此。學政等亦庶政之一門,以兹事體大,故别出。九域异尚,天産賢杰,赤帝師蝥,异同胡立,録《學政》弟三,兼各教源流。順時覛土,先疇是服,九職任民,園夫紅女,録《農政》弟四,兼蠶桑、畜牧、樹藝、水利。人宵天地,制器尚象,吹萬不同,入我型範,録《工政》弟五。海王之國,長財善賈,輕重我操,塞彼漏卮,録《商政》弟六。金火相革,守我域内,禁攻寢兵,悲哉宋鈃,録《兵政》弟七,兼方輿。狴犴不輯,流爲甲兵,折衝尊壺,匪陸而蘇,録《交涉》弟八,兼公法律例。風聽臚言,虞初是則,疑者區蓋,必甄實録,録《中外近事》弟九。六幕紛紜,地水火風,陶鑄穅秕,朽腐神奇,録《格致》弟十。以上九目,凡章奏、公牘、私著、東西各報皆從其類。簫管冥和,集思廣益,經緯鴻筆,文章粲如,録《通人著述》弟十一,通論無可附麗者入此,專門則入以上各目。甄綜古今,卮言弗遒,嗟我稊米,抒懷問世,録《本館論説》弟十二。”《經世報》的創辦,開啓了温州學人編纂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歷史。
陳黻宸主編的《新世界學報》與《經世報》有异曲同工之處,即認爲“學”爲“世界之立”與“文化之成”的“大要”,“中國言學尚已,然如今日者,乃吾學界中四千年未有之一大開辟也。絶亞洲大陸,横度太平洋,涉美歐非澳諸區域,國殊教,人异俗,先二十週世紀,挾聰明智識之長,肆力於所見所聞,抽理於賾,斷事必綱,網羅故實,摘英擷采,用學術爲當時倡,通内外之郵,匯古今之全,風馳電激,薄影而飛,鼓自然之動力,借以操繼世宙,俾并出於一途。苟不可得,亦將舍我所短,效人所長,與列强諸巨子相馳騁上下於競争場中,門鍵而徑辟之,爲文明國作者言,以傳諸人,以垂諸後,中國之興,其必自此始矣”。而《學報》之設,則應囊括各種學科知識加以介紹,“以求補救什一於千萬者”,“區其例爲十八門:曰經學,曰史學,曰心理學,曰倫理學,曰政治學,曰法律學,曰地理學,曰物理學,曰理財學,曰農學,曰工學,曰商學,曰兵學,曰醫學,曰算學,曰辭學,曰教育學,曰宗教學。六經皆先王之政典也,體要具存,而亦必有其用焉。史遷以後,中國之史絶矣。雖然,此非作史者之罪也。周秦大家,東西哲學,梵辭精奥,語録雜糅,斯皆心理學之煢煢大端歟!人生必群,以群爲倫,我與人接而倫理出焉。我固不敢言政矣,而其學則盡人可知也。法家者流,盛行秦後,獨彼白人識此精藴,然則中國之法律可廢矣。地理者,與政治法律有密切之關係,而史學之一大别子也。化歟,聲歟,光歟,電歟,取不禁,用無極,此造物之無盡藏也,而彼得其原理焉。理財,政治之一端也,今東西國爲專門學科,夫亦扶弱振衰之助歟!中國古以農立國,農其可不講哉?工之興也,其我農國之進步歟?東西鄰之講商務亟矣,斯我前事之師也。萬國弭兵,乃見太平,今匪其時,則兵學尚已。民德民智,植根於體,衛生之學,醫爲大宗。幾何原理,探奥入微,世運推移,於兹先覺,算詎以數盡哉?語曰:‘辭達而已矣。’辭者,文明之嚆矢也。綜古今而齊中外,教育之形式具矣,而貴有其精神也。或曰:今者宗教改革之一日也,然我不具論,論其异同盛衰之故”。
辛亥革命後,國人學科分科意識更爲明顯,專業化辦刊傾向成爲基本趨勢。林損曾逆這種潮流,在一九一三年創辦“林損一人之所獨作”的《林損雜誌》,并欲使之成爲綜合性的刊物,囊括五綱(包括通論、政務、學術、記載和雜俎)和五十六目(包括政本、政策、内治、外交、玄學、性理學、心理學、倫理學、名學、金石學、教育學、史學等),但很可惜,此刊出完第一期後即停刊。這意味着,當時的温州地區,既没有足够的學校或學術機構提供人才方面的支撑,也没有便利的交通條件、通暢的信息渠道,個别學人僅依靠其師生或師友之力,難以維持綜合性文史哲期刊的運營。但即便如此,當時的温州學人,却對創辦這類刊物情有獨鍾。爲使這類刊物順利問世,他們或依托文學團體及文化機構,使之負責投稿、編輯、發行等相關事宜;或聯合同道之人,籌建編輯委員會,通過歡迎外部投稿和聘用特約撰稿人,確保稿源穩定且有質量。五四以後温州的綜合性期刊,大體均采用了上述做法,如《會文學社刊》爲温州文學團體會文學社的社刊,《蔘綏年刊》爲“浙江省舊温屬聯立籀園圖書館之定期出版物”,《晨鐘雜誌》爲温州乙丑小説社的社刊等。
這一時期温州創辦的綜合性期刊,内容多以文史哲爲主,其中知名的有《救國講演週刊》《甌海新潮》《新學報》《甌風雜誌》《蔘綏年刊》《聯合週報》等。它們往往設有學術論著和文藝作品等欄目,如《甌風雜誌》“内容區分通論、名著、專載、文苑、叢録、紀事六門。通論不務空言,名著表章往哲,專載刊近人述作,文苑分内外二篇,叢録以載筆記小説之類,紀事則鄉事社事二目附焉”。《蔘綏年刊》“以敬恭桑梓、徵文考獻爲趣旨”,“編輯範圍,大致限於近代有關舊温屬六縣文獻之前賢遺著,或時人新作,而未經他種期刊發表者;或雖曾發表,而内容不無异同者”。《聯合週報》投稿範圍包括“A.專門學術論文;B.有關學習和生活問題的討論;C.一般文藝作品;D.作家和作品的介紹;E.生活報導及學府風光;F.青年習作;G.文化消息”。另有部分期刊雖説也是綜合性刊物,但其主體内容却是文學作品,如《甌海潮》設有稗乘、藝文、雜俎等欄目來刊載小説、傳奇、文選、詩選、詞選、筆記等文學作品,《會文學社刊》則大量刊載小説、劇本、游記、詩詞等文學作品。
此外,温州文化人士也曾創辦一些專門領域的文史刊物,如《史學報(甌學報)》是史學期刊,《晨鐘雜誌》是小説期刊,《中國文學》是中國文學研究期刊,《慎社》和《甌社詞鈔》是古典詩詞期刊,《暴風雨詩刊》則是以現代詩爲主的文學期刊,等等。這些專業刊物發表學人間的交流研究和創作心得,還體現出創辦者的思想傾向。它們或是主張繼承永嘉詩詞傳統。據梅冷生回憶,《甌社詞鈔》是爲振興南宋永嘉詞風而創辦:“他(林鵾翔時任甌海道尹)認爲温州在南宋時詞學很盛,如盧祖皋(蒲江)、薛夢桂(梯飆)等人均有極大成就,應在這時重振風氣。我偕同王渡向林獻策,建議再創立一個詞社。”這一建議經林采納,在積穀山下設立甌社,并將社員每月詞作結集爲《甌社詞鈔》。或是利用現代詩歌來鼓舞士氣、推動社會發展。如誕生於抗戰時期的《暴風雨詩刊》便是服務於全民族抗戰的:“在浙江省——不,在中國東南角,詩歌運動是沉寂的,甚至許多熱愛詩歌者,都不能讀到一本完整的詩刊;内地的詩運的猛烈的展開,這兒似乎没有受到絲毫的影響。我們爲了開拓這一荒原,更因爲我們熱情地酷愛詩歌,便不自量力地建立東南詩運爲主旨,出現了海燕詩歌社,出版詩歌叢書和詩刊。建立詩歌的堡壘,以温州爲據點,而和各地的詩歌工作者,詩歌團體,緊密地聯繫起來,以推進我們當前偉大的抗戰詩歌工作。”這些都共同構建了新舊學術、文學在温州期刊界争奇鬥艷的格局。
葉建
二〇二五年五月
目 录
總目録
第一册
經世報 第一册—第九册 經世報館編 經世報館,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石印本
第二册
經世報 第十册—第十六册 經世報館編 經世報館,清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石印本
史學報(甌學報) 第四期 黄慶澄編 清光緒間鉛印本
第三册
新世界學報 壬寅第一期—壬寅第五期 新世界學報館編輯 新世界學報館,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〇二)鉛印本
第四册
新世界學報 壬寅第六期—癸卯第一期 新世界學報館編輯 新世界學報館,清光緒二十八—二十九年(一九〇二—一九〇三)鉛印本
第五册
新世界學報 癸卯第二期—癸卯第六期 新世界學報館編輯 新世界學報館,清光緒二十九年(一九〇三)鉛印本
第六册
林損雜誌 第一期 林損撰述 一九一三年石印本
甌海潮 第一期—第六期 甌海潮週報社編輯 甌海潮週報社,一九一六—一九一七年鉛印本(第五期起改石印本)
第七册
甌海潮 第七期—第十七期 甌海潮週報社編輯 甌海潮週報社,一九一七年石印本
第八册
救國講演週刊 第一期—第四期 救國講演週報社編輯部編輯 救國講演週報社,一九一九年石印本
新學報 第一號—第二號 永嘉新學會編輯部編輯 永嘉新學會,一九二〇年鉛印本
第九册
新學報 第三號 永嘉新學會編輯部編輯 永嘉新學會,一九二〇年鉛印本
甌海新潮 第一卷第一號—第二卷第一號 甌海新潮社編輯部編輯 甌海新潮社,一九二〇—一九二一年鉛印本
慎社 第一集—第二集 慎社編輯 慎社,一九二〇年石印本
第十册
慎社 第三集—第四集 慎社編輯 慎社,一九二一—一九二二年 石印本
甌社詞鈔 陳仲陶編次,林鵾翔審定 一九二一年鉛印本
第十一册
東甌雜誌 第一期—第二期 周志僑編輯 東甌雜誌社,一九二三年鉛印本
會文學社刊 第一期(創刊號) 會文學社編輯部編輯 會文學社,一九二五年鉛印本
平陽月刊 第一卷第八期—第二卷第四期(有缺期) 平陽月刊社編輯 平陽月刊社,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鉛印本
晨鐘雜誌 第一卷第一期—第一卷第三期 劉楚生編 乙丑小説社,一九二五年鉛印本
第十二册
戊社初刊十卷 王理孚輯 民國間抄本
戊社初刊十卷 王理孚輯 一九三一年鉛印本
戊社續刊十卷 王理孚輯 一九三四年石印本
戊社第四年第四集 王理孚輯 民國間石印本
戊社十週彙鈔□□卷 卷四 王理孚等撰 一九三七年抄本
第十三册
戊社十週彙鈔□□卷 卷五—卷七 王理孚等撰 一九三七年抄本
啞鐘 第一卷第二期—第一卷第四期 啞鐘社編輯 啞鐘社,一九二八年鉛印本
第十四册
明天 第二期—第七期 浙江省立温州中學學生自治會學術股編輯 浙江省立温州中學學生自治會學術股,一九三三—一九三六年鉛印本
第十五册
甌風雜誌 第一期—第四期 甌風雜誌社編輯 甌風雜誌社,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第十六册
甌風雜誌 第五期—第八期 甌風雜誌社編輯 甌風雜誌社,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第十七册
甌風雜誌 第九期—第十二期 甌風雜誌社編輯 甌風雜誌社,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第十八册
甌風雜誌 第十三期—第十七、十八期合刊 甌風雜誌社編輯 甌風雜誌社,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第十九册
甌風雜誌 第十九、二十期合刊—第二十三、二十四期合刊 甌風雜誌社編輯 甌風雜誌社,一九三五年鉛印本
中國文學 第二期 温州中學高中部中國文學研究會編輯 温州中學 高中部中國文學研究會,一九三四年鉛印本
第二十册
蔘綏年刊 第一期(創刊號) 籀園圖書館辦公室編輯 籀園圖書館,一九三七年鉛印本
温州學館 創刊號—第二期 温州學館編輯 温州學館,一九三八年鉛印本
文抗 第一期 浙江省文化界抗敵協會瑞安分會編輯 浙江省文化界抗敵協會瑞安分會,一九三八年鉛印本
暴風雨詩刊 第一輯—第二輯 海燕詩歌社主編 海燕詩歌社,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鉛印本
籀園月報 第一卷第一期—第二卷第二、三期合刊 籀園圖書館采編組編輯 籀園圖書館總務組,一九四〇—一九四一年鉛印本
緑洲半月刊 創刊號 緑洲出版社編委會編輯 緑洲出版社編委會,一九四六年鉛印本
新生命 創刊號 温州中學新生命出版社編 温州中學新生命出版社,一九四七年油印本
聯合週報 第一卷第一期—第一卷第四、五期合刊(有缺期) 聯合出版社編輯 聯合出版社,一九四八年鉛印本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文献出版中心
供稿 | 陈卓 编辑 | 刘思宇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