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张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年轻人常常被学业的压力、工作的焦虑、社交的疲惫裹挟,情绪如同起伏的浪潮,需要一处处温暖的港湾来停靠。而在众多陪伴中,泡泡玛特的拉布布用治愈的潮玩形象承接碎片化的快乐,影石全景相机以沉浸式影像记录那些不想被遗忘的瞬间,LiberLive无弦吉他,则用科技敲碎音乐的高门槛,让每个人都能在指尖旋律里释放压力、表达自我,这也正是在社交媒体上,被许多年轻人认可的“情绪三件套”。
![]()
“情绪三件套”的走红,正是藏着当代年轻人对“轻松获得热爱”的集体渴望。
近日,环球网记者走进音乐科技品牌LiberLive的研发实验室,在这里看到了其第二代旗舰产品C2无弦吉他的底层技术架构,以及其自主研发、行业首创的高动态采样合成系统——LiberAOS(LiberLive Audio Operating System),希望探究出LiberLive无弦吉他为什么能被众多消费者喜爱。
一个“因为热爱”的故事
故事的起点,要回到创始人唐文轩的求学时期,那时的唐文轩还是个怀揣“疯狂科学家梦”的理工男,从小就幻想在废弃城堡的地下室里搞发明的他,大学时一头扎进了机器人领域——彼时学校还没有专门的机器人专业,他就靠自学敲代码、做模型,硬是把对机器人的热爱变成了专业能力,最终拿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的入场券。
这个实验室的核心研究方向,是让机器人感知世界、处理信息并与环境交互,而唐文轩在地下室里日复一日的实验,不仅圆了童年梦想,更悄悄埋下了一个未来的种子:这些能感知、能交互的技术,能不能不只是用来做端茶送水的服务机器人,而是做点能点燃人热情的事?
回国后,在大疆工作期间,唐文轩遇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如今LiberLive的CTO李劲松,住在同一间宿舍的两人因为相似的技术背景,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会彼此分享此前做过的有趣的研究和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唐文轩聊起了自己“半途而废”的音乐经历:曾为了学钢琴、吉他,找遍教材和老师,却总被复杂的指法、枯燥的练习劝退;身边的朋友也大多如此,嘴上说着“想玩音乐”,却总因“没天赋”“没时间”“门槛太高”望而却步。那一刻,两个大男孩突然意识到:或许可以用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技术,帮普通人跨过音乐的门槛,让“玩音乐”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至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场由热爱驱动的商业之旅启程了。
这个想法其实最初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2016年,当他们讨论方案时,手里只有一些机器人算法的代码和简单的硬件模型。最初的原型机简陋得有些可爱:用类似音箱的算力系统做核心,外面裹着纸糊的“吉他”外壳,连拨片都是临时找的塑料片。但当他们把这个“半成品”拿给完全不会弹吉他的朋友试玩时,奇迹发生了:朋友按着简单的提示,居然弹出了《小星星》,兴奋得当场大叫。
![]()
就是这个瞬间,让唐文轩和李劲松坚定了方向。没有所谓的市场调研、商业分析,他们想做的就是一种全新的音乐交互方式:不需要复杂的按弦技巧,不需要记海量的和弦,普通人一上手就能弹出像样的旋律。之后,两个人一头扎进技术打磨里——毕竟,要让“一按一拨出好音”从想法变成现实,需要攻克太多难题。其实,2016年恰好是随着智能手机的爆发,一波智能硬件正风起云涌的时候,很多产品增加了WIFI功能,有了APP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智能产品。但是,唐文轩和李劲松并没有走这条看起来能赚到“快钱”的道路,他们要做的也不是把传统的吉他智能化,而是要从头创造一个新的品类——无弦吉他!
录音棚级音质背后的“声音进化论”
作为无弦吉他这一新品类的开创者,LiberLive 在音色构建上并无现成路径可循,为了确保声音具备真实质感与人味听感,团队联合多个专业声学空间,围绕不同型号的吉他、钢琴、鼓组与贝斯等乐器展开系统化采样,逐步搭建起独属于LiberLive的音源库。以一把马丁或泰勒吉他为例,单型号的采样周期往往就超过一个月,涵盖从不同拨片材质、手指触弦角度、演奏力度,到指甲与指肉的触感差异等多个维度。每一处能被耳朵捕捉的细节,最终都沉淀进 LiberLive 的音源库,为之后的动态调用与“直指乐器临场”的沉浸式听感打下了根基。
而“好声音”,远不止于还原,更关乎挑选与修复。每一个声音还需通过千万里挑一的极限甄别与手工调校——在满足杜比全景声标准的静音房中,工程师把每一个不同的采样逐帧监听,只为捕捉极限状态下的细节瑕疵。“哪怕只损失 1% 的听感,我们也要将它补齐。”那些不易被察觉的细节,恰恰构成了“真实感”的关键基础。
![]()
在产品上,整个团队更是精益求精,比如,如何让设备精准感知手指的按压力度?他们引入了无人机领域的磁传感技术,让拨片在无接触状态下也能捕捉到最细微的动作,连轻轻一划与用力一拨的区别都能精准识别;如何让音色听起来更还原?他们都反复试验扬声器材质,最终选择了高端监听设备才用的钛合金中高频单元,只为还原吉他弦那种清亮的“噌”声。
在这个普遍追求效率的时代,LiberLive 选择将更多时间还给耳朵。他们相信,真正打动人的声音,不是被快速量产出来的,而是经过时间、经验与情感反复打磨之后的结果。这份“慢工细活”所留下的“人味”,才是音乐最不可替代的温度。
![]()
市场给了这份“慢工细活”最好的反馈,2023年首款产品C1上市时,他们甚至没预料到市场的热情——首轮开售秒罄,线下门店排起长队,黄牛把价格炒到原价的两倍,两位创始人都不得不亲自去工厂打包发货。
可是,当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视频:自己用C1弹给年迈的父母听,老人跟着旋律哼唱时眼里闪着光;一位退休教师则用它在社区活动中自弹自唱,成了“银发网红”;还有短视频博主用它创作专属BGM,摆脱了“用烂了的背景音乐”的尴尬;甚至有街头艺人带着它去驻唱,一台设备就能抵一个小型乐队。这些反馈让团队意识到:他们做的不只是一款产品,更是一个“音乐入口”——帮那些被门槛劝退的人,重新找回对音乐的热爱;帮那些想表达情绪的人,多了一种温柔的方式。
行业首创, Liber AOS构建无弦吉他新范式
经历了C1的爆火之后,LiberLive团队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投入到下一代产品的思考中,下一代产品该如何进化呢?是更大的电池?更好的处理器、音箱?
在传统乐器与智能设备之间,LiberLive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既要实现“人机交互”的极致顺滑,也要守住“声音听感”的专业底线。前者,考验的是交互系统的反应速度与判断能力;后者,则是音色真实度与动态表现的综合结果。只有真正做到“听感高级、交互聪明”,才配得上“优秀无弦吉他”的称号,Liber AOS的诞生,正是这一双重标准的系统级技术落地。
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专为无弦吉他场景打造的“音乐智能工作流系统”,Liber AOS串联起信号捕捉、处理核心、音频引擎和声学输出四大关键路径,以近乎极致的理性系统架构,以近乎极致的理性系统架构承载感性的音乐表达。这套看不见的“智能内核”,正在重新定义人、技术与音乐之间的关系。
![]()
Liber AOS架构中的核心,是LiberLive自研的多核异构芯片组。它不仅是整套系统的数据中枢,更构建出一条从“动作语言”到“音乐语言”的智能决策链:通过自研无人机磁感拨片与力控指板构成的感应矩阵,精准感知演奏者每一次按压、抬起等微小动作,并实时提取其中包含的力度、角度、频率等复合信号,从而形成对“演奏意图”的高度还原。
![]()
相比市面上大多仅能实现“声音播放”、听感相对机械的智能乐器,LiberAOS 更像是一台“嵌入式音频工作站”。其4颗处理核心组成并行架构,具备高性能运算能力,像四位高速运转的编曲师,为“即弹即响”的实时演奏提供稳定支撑。而芯片之上的自研音频引擎系统,则承担起更为关键的判断与决策任务——它如同一位始终在线的智能制作人,能够在瞬息之间分析演奏意图、调用来自千万级音色库的动态采样资源。每一个音符背后都不是一个声音文件,而是一整组按照演奏方式、力度、情绪特征分类的多版本集合。系统会像一位智能制作人,根据演奏者此刻的意图与表达需求,调用最合适的音色版本进行输出,确保旋律的情绪张力“恰如其分”。
最终,所有声音将通过一套高标准打造的扬声器系统完成释放。LiberLive C2 采用双频扬声器设计,分别由蚕丝包裹的钛合金高频单元与 3.25寸低频增强扬声器组成,高低音各司其职,层次分明、张力十足。作为声音输出链的最后一环,扬声器既是系统技术的落点,也是用户听感的起点。而正是这份“把听感做到极致”的执念,让 C2 在真实演奏中拥有远超同类产品的空间感、动态感与现场感。哪怕在没有外接音箱的场景下,也足以完成一场小型“家用 livehouse”级别的演奏,提供沉浸、清晰、富有空间感的声音现场。
正是这一整套从“感知 → 运算 → 输出”的闭环系统,让 LiberLive C2 拥有“1 秒上手、30 秒成曲”的入门体验,以及“一键录音棚”级别的专业音质表现。从理性的系统构建,到感性的情绪传达,这一套中国自研的智能音频操作系统,正在将无弦吉他从“音乐玩具”真正推入“专业表达平台”的新纪元。
结语:
从实验室的纸糊原型到全球百万用户的选择,LiberLive的成长轨迹,恰好契合了当代年轻人对情绪消费的需求:他们不需要“专业级”的完美,却需要“零门槛”的轻松;不需要“炫耀式”的拥有,却需要“沉浸式”的体验。就像拉布布能在拆开盲盒的瞬间带来惊喜,影石能把旅行的快乐定格成全景记忆,LiberLive无弦吉他则能让年轻人在疲惫的夜晚,随手弹一段旋律,把一天的压力都融进音乐里。
![]()
这三件“情绪三件套”的走红,本质上是科技对“普通人热爱”的尊重——它不再把“专业”“天赋”作为门槛,而是用技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让每个人都能轻松触达热爱。这正是科技最温柔的价值: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地享受世界,安放自己的情绪与热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