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重新掌管阿富汗之后,全球媒体,都在盘算着这样一笔账:这个国家,拥有至少一万亿美元的矿产资源,锂、稀土、铜、铁等,均为全球“绿色新政”以及高科技产业的关键资源。
![]()
眼前可见明显反差,阿富汗为全球最贫穷国家之一,人均GDP极低;但它拥有大量矿产资源,是个潜在的“富矿”。
有一个谜团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为何阿富汗人,宁可忍受饥饿,也不去开发那些矿产?为何像中、美、俄这类世界大国,都无法真正将这块价值万亿的“大蛋糕”,牢牢掌控在手中?
![]()
答案不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而是藏在阿富汗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内,这些资源既是“福佑”也是“祸端”。
阿富汗处于何地?
打开地图看,阿富汗的“宿命”十分清晰,它被称作“亚洲之心”,听起来还可以,然而在地缘政经层面,却是“各方冲突的地方”与“十足的内陆国家”。
![]()
阿富汗没有任何出海口,这意味着什么呢?矿产属于重工业范畴,开采出来的是重达数吨的矿石,无法像芯片那般,借助飞机空运,只能依靠最为原始,且成本最低的海运方式。
阿富汗矿产要出口,只有一条路:借道他国
东边是巴基斯坦,离得最近的港口为卡拉奇港,然而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关系向来欠佳,边境时常有冲突,通道没准啥时候就会被中断。
往西是伊朗,伊朗自身正遭受严厉制裁,其港口运输能力有限,更是无法助力阿富汗出口战略资源。北边为中亚五国,是俄罗斯原本的势力范围,此地通道繁杂且运输成本高。
![]()
向东北方向,是与中国接壤的瓦罕走廊,它长仅76公里,处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被冰雪覆盖,几乎没有现代交通设施,修建铁路或公路的成本极为高昂。
更糟糕的是,阿富汗整个国家大部分为山地,兴都库什山脉将国家割开,不仅修建跨国铁路困难,就连连接矿区与边境的国内道路建设,也是极为艰巨的工程。
阿富汗的地理条件,导致它矿产出口失去了希望,它本为天然的交通要道,却沦为贸易的困境场所。
![]()
阿富汗结下了哪些恩怨?
假如将地理比喻成“硬件”,那么历史便好似“软件”,然而这套软件已然全面崩溃。阿富汗的现代史,是一部大国较量的血泪史。
19世纪时,大英帝国与沙皇俄国,在印度此地激烈争夺,也就是著名的“大博弈”,双方都想将阿富汗变为自身缓冲地,都不愿对方达成目标。
结果是它们扶持代理人,收买部落,凭借金钱与武器,将阿富汗变为部落众多、中央薄弱的“破碎地带”,这个国家从一开始,便没有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
![]()
“大博弈”所留下的结果,是浓浓的不信任:不信任邻国,不信任政府,更不信任任何来到这片土地的“外国人”。
20世纪时,苏联入侵,妄图强行推行“现代化”,征战十年后灰溜溜撤离,留下了更浓重的恨以及数百万难民。
随后美国参与进来,打了二十年,耗费了两万亿美元,最终灰溜溜地离开,留下的是一个被战争破坏、内部派系更为复杂的“乱摊子”。
![]()
历史上有这样一件事,阿富汗好像一个“坟场”,曾让三个帝国吃了败仗,两百年的战乱,未留下工业基础,仅剩下四处可见的枪支、地雷,以及根深蒂固的排外情绪,在这般“软件”环境中,有谁会携带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前往一个连安全都无法保障的地方,开展长期投资?
各方到底想要什么?
①阿富汗塔利班:急于“变现”并寻求“认可”
塔利班的目的十分明确,他们迫切需要两样东西:一是资金,二是国际社会的认可。
矿产是他们仅有的依靠,只要有大国前来签订合同,开采矿产,便等同于,默认了他们的执政地位,而且还会有诸多钱财流入。
![]()
然而他们的“要价”和“能力”并不匹配,他们缺乏管理现代国家的经验,内部派系斗争不断,更不用说,应对清剿“ISIS-K”这类组织的威胁了,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投资安全承诺”,都无法提供。
②美利坚:宁愿“冻结”也不让“敌手”捞便宜
美国的底牌是“搅局”和“制裁”,他们战争失利后狼狈撤退,且不愿让中国或俄罗斯,在他们刚离开后“占得便宜”,轻易获取万亿资源。
美国的“王牌”是金融霸权,他们冻结了阿富汗央行,七十多亿美元资产,且一直对塔利班,施行严厉制裁,只要制裁不解除,全球任何正规银行、保险公司,或者跨国企业,皆不敢参与阿富汗矿产项目,否则便是自寻麻烦。
![]()
③中与俄:“格外谨慎”且“安全置于首要位置”
中国是阿富汗矿产十分具有潜力,且较为合理的“买家”,中国拥有技术与资本,对锂和稀土有着较大需求。
但中国的“底牌”是稳定优先,咱们所关切的并非是否能获利,而是阿富汗会不会,再度变为恐怖主义的滋生地,进而危及咱们的稳定。
在阿富汗安全态势,未从根本上改善之前,咱们只会开展小规模、摸索性的接触,比如阿姆河盆地油田,绝对不会投入大笔资金,去开发高风险的固体矿产。
![]()
俄罗斯的诉求大致为:稳固中亚的“南大门”,防止极端主义渗透进来。
所以,你看懂这个死局了吗?阿富汗想售卖物品,却没有能力保障安全;美国自身不要,还不许“对手”轻易获利;中国想要资源,然而被安全隐患与制裁压力所阻碍。
因此我们知晓,阿富汗的悲剧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其处于“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致使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大博弈”遗留的历史恩怨,令信任成本持续攀升;最后在大国利益的夹缝中,“开采”变得政经上敏感,且缺乏安全保障。
![]()
那万亿矿产不像是祝福,反倒更像个大诱饵,悬在阿富汗上空,引得各国来博弈牵制,可没谁能真正将它“吞掉”。
这片土地实际的问题,并非在于贫穷,而是“有才能却招致灾祸”的宿命。现在问题出现了,你认为阿富汗若要打破“资源诅咒”,首先需解决地理、历史抑或大国关系中的哪方面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