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瑞典没几个中国人待得住?这么说吧,在瑞典生活几个月,就算不疯也得抑郁!
你以为瑞典是“人间天堂”?福利高、犯罪少、空气好,听起来像极了理想中的退休生活地。
但真让你搬进去住几个月,保准认清一个现实:这里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的地方,特别是中国人。
瑞典的气候可以说是“劝退第一关”,尤其是秋冬季节,北部地区动不动就是极夜,人一天真正能见到太阳的时间,可能就两三个小时。
很多城市下午三点天就黑透,晚上十点还得出门遛狗的你,别说生活质量,连方向感都要丢。
而夏天也不让人省心,极昼让你晚上十二点还像中午,窗帘拉得再厚,也挡不住光线钻进来,生物钟彻底紊乱,长期下来,人就开始“精神断电”。
这不是夸张,在瑞典,季节性情绪失调症相当常见,甚至在本地人中也高发,很多在那工作的中国人,一到冬天就开始吃维生素D、做光照治疗,甚至不得不求助心理医生。
有人调侃,“每天靠光疗灯续命,跟吸氧一样。”
在中国,冬天虽然冷,但有阳光、有热闹、有年味,有麻辣烫和火锅,而在瑞典,冬天有的只是一片静得发慌的雪地和你自己。
在中国,哪怕再内向的人,也难免和邻居聊几句、和同事开个玩笑,但在瑞典,社交是“高度自律”的事。
普通人之间几乎不主动搭话,邻里之间可能住十年也叫不出彼此名字,在公交车上说话,会被旁边人侧目;在电梯里主动打招呼,有可能让人“不适”。
这种“沉默文化”对中国人来说,是种精神折磨,我们习惯热闹,哪怕是打麻将、唠家常、一起遛狗,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瑞典,你想跟谁聊几句,得先约时间、定场合、提前预约,还不一定有人愿意来。
这还只是日常生活,到了职场就更难融入,瑞典职场讲究平等、团队合作,不鼓励个人突出,但中国人习惯于主动表现、勤奋加班,结果在瑞典反而成了“格格不入”的表现。
更麻烦的是语言问题,虽然瑞典人英语普遍好,但核心业务、重要会议和内部晋升,基本全部用瑞典语进行。
你英语再好,也很难真正进入核心层,很多中国人在瑞典职场里干了几年,依旧是“边缘角色”。
说到高福利国家,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免费医疗”,但瑞典的免费医疗,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随到随看”。
根据2024年的数据,瑞典非急诊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为87天,也就是说,今天你头疼挂号,三个月后医生才有空看你,急诊也得排队,除非你是命悬一线,否则基本没人着急。
这对习惯了中国医院“挂号能看、加钱能快”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更别说看牙医,排队半年是常态,不少人干脆飞回中国补牙。
生活成本也是一场硬仗,以斯德哥尔摩为例,一间不带家具的一居室月租就要1万克朗,而普通白领税后工资也就2万出头,房租直接吃掉一半。
吃饭也是“精致穷”的节奏,一碗牛肉面卖到120元人民币,就算是最普通的超市熟食,一个便当也要70块起跳,理发300元起步,剪得还不如国内20块的街边店。
你以为是福利社会,结果发现自己连“基本生活”都快负担不起。
在瑞典生活的中国人,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体会:这里的孤独,不是“没人陪”,而是“没人懂”。
你想念的不是火锅、奶茶和外卖,而是和朋友一块儿聊天的夜晚,是过年时的鞭炮和人情,是下班后有人问你“吃了没”。
可在瑞典,这一切都没有,你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个干净的公寓,甚至一个看起来“稳定”的生活轨道,但你就是会觉得空。
有网友这样形容:“瑞典的生活就像一场长长的冬眠,人活着,却没有活着的感觉。”
不是说瑞典不好,它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教育免费、女性地位高、社会安全指数高、公共服务透明。但问题是,这些“制度优势”,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有门槛的。
语言是一道槛,文化是一道槛,社交是一道槛,心理适应能力更是一道槛,你得愿意接受极昼极夜,愿意忍受孤独无声,愿意放弃熟悉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融进去”。
而这,恰恰是最难的事。
所以很多中国人最终选择离开,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向往,而是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幸福,是热闹而有人情味的生活,是方便、亲切、能随时说话的环境。
瑞典像一幅油画,冷静、优雅、干净,但也有距离感,而中国人的生活,更像是一锅沸腾的火锅,热辣、浓烈、亲密。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瑞典更适合短暂旅行、偶尔驻足,真要扎根生活,很多人最后发现,那不是梦开始的地方,而是梦醒的开始。
瑞典静谧如画,但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习惯热闹、讲究人情味的中国人,在那片寂静中常常找不到归属感,现实就是这样,当初被高福利吸引而去,最后却被孤独、寒冷和高成本劝退。
信息来源:高福利高收入的北欧人,为什么总感到抑郁?——澎湃新闻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