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陕西延安举行。大会以“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发布了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典型案例与《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情况报告》,徽州区西溪南镇“村创”成功入选全国“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典型案例,系安徽省唯一入选项目。
近年来,西溪南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村创”为关键抓手,积极探索古村落价值重构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2024年,该村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约3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233.33%和328.75%,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10万元。
以“村创”兴文化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敬畏之心涵养绿色生态、传承乡村文脉:实施千亩枫杨林生态轮休,全力守护“绿野仙踪”核心吸引物,每年吸引近200万名游客慕名打卡;按照“修旧如旧”思路,对老屋阁、绿绕亭等83处明清古建开展“针灸式”保护,打造“小而美”景观节点700余个,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原生肌理并实现活化利用;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将其打造成可感知、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常态推出“鱼灯夜游会”等新玩法,融合放河灯、非遗手作等体验,全网曝光量超3000万次,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围绕丰乐河及世界水利灌溉遗产徽州堨坝等文化元素,开发丰溪竹筏、秘境小火车等项目,带动游客平均驻留时间由2小时提升至4小时。
![]()
俯瞰徽州区西溪南镇。王婧摄
以“村创”聚人才
把人才作为乡村文化延续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发布乡村“合伙人”计划,挂牌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完善“引育管用”一揽子政策支持体系,累计吸引105名“新乡人”变身乡村设计师、民宿主理人,唤回100余名“返乡人”投身家乡建设,引导1000余名“原乡人”参与原宿、美食、手作等乡愁业态;全面启动“三师联创”试点建设,邀请规划、旅游、建筑等20余位专家共同开展村庄规划、动线布局、业态设计,形成“1本工作指南+4大核心成果+N项宣传素材”成果体系,并纳入全省范式案例。
以“村创”强产业
运用产业思维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努力实现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将水利、收藏、园林等文化与民宿、文创、潮玩等业态创意结合,活化利用古建筑古民居80余处,建成蔓园见山、梦溪方会等特色民宿85家,落地运营向云端西西里秘境、蓝屋艺术馆等8类42个新业态,打造热气球夜市、梦想音乐酒吧等夜经济项目。十年间,全村游客接待量增长107倍,村民农房等固定资产增值30倍,70%农户参与文旅行业,住户人均储蓄突破16万元,文化底色与生态绿色成为强村富民的“振兴密码”。
![]()
全国首个全景天窗观光轨道火车项目——秘境小火车项目。施亚磊摄
以“村创”扩开放
立足“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小镇”定位,与荷兰羊角村缔结全省首个国际友好村镇,邀请荷兰在中旅行商代表、荷兰留学生代表等团队设立旅游驿站,引入荷兰特色桥梁、游船等元素,推动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注重活动联动,举办“剑桥对话徽州”、国际大提琴音乐节、国际“村BA”等品牌活动,承接RCEP等外事活动59批次,其中国际“村BA”入选2024年度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外籍游客超5000人次,同比增长20%。
![]()
西溪南首届国际“村BA”篮球赛。施亚磊摄
以“村创”促共富
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发挥西溪南村核心带动作用,联合各村强村公司合作成立股份化“大物业公司”,整合镇域6村资源,通过统一规划、设施互联、业态整合、利益共享,实现“一村带五村、强村帮弱村”,2024年镇域内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50万元,原基础较弱的石桥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三年翻番;依托“大物业公司”搭建数税平台,将新业态统一纳入管理、核算和分成,已覆盖业态15个,预计全年收益超1000万元,带动2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4000余元。(方晓菲 丁依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