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没注意,广州地产圈最近出了件大事——合生要接盘珠光了。但一翻数据,不少人倒吸凉气:珠光手里总负债301亿港元,可现金才0.15亿港元,连短期债的零头都不够。这事儿不光是两家公司的事儿,更是朱氏家族地产版图的大调整。问题来了:合生自己日子也不好过,这“接盘”到底是救场,还是给自己添堵?
为啥突然要接盘?珠光的麻烦早藏不住了
先说说珠光现在的窘境,简直是“内忧外患”。
据南方Plus报道,从去年底开始,就有珠光员工吐槽:工资拖了4个月没发,问领导只说“再等等”。更头疼的是项目——黄埔宏岗旧改、海珠沥滘村改造,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项目,现在都停在那儿不动了。尤其是沥滘村,村民的临迁费欠了一年多,有人急得去投诉:“房子拆了,钱拿不到,一家人住哪儿?”
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也坐不住了,建议让合生接手。毕竟在朱氏家族的地产板块里,合生一直被当作“稳定器”。但面对媒体追问,合生只说“看公告”,没多解释——这态度,反而让大家更好奇:这盘到底有多难接?
其实懂行的都知道,这不是合生第一次帮家族“收拾摊子”。之前合生已经合并了珠江投资,现在又接珠光,等于朱孟依家族的“合生系、珠光系、珠江投资系”三大家底,要慢慢拢到一块儿。广东省城乡规划院的李宇嘉研究员说得直白:“这是要把分散的资源拧成一股绳,可前提是,绳子别先断了。”
珠光的账有多难看?301亿负债VS0.15亿现金
咱们来算笔明白账,就知道珠光的窟窿有多大。
先看业绩:从2022年到2024年,珠光控股(上市公司)累计亏了超50亿港元,2024年一年就亏了34.12亿,比前一年多了3倍还多。今年上半年稍微好点,营收涨了一倍多,到14.66亿港元,但还是亏了2.13亿——等于卖得越多,亏得没少多少,这生意怎么算都不划算。
再看债务,这才是真的“压垮骆驼的稻草”。截至今年年中,珠光总负债301亿港元,其中144.79亿是银行和其他借款。更吓人的是,这些借款里98.1%要在一年内还!可珠光手里有多少钱呢?现金加银行结余,总共才0.15亿港元。
0.15亿对144亿,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欠了别人144块,兜里却只有1毛5,连利息都不够。有地产分析师跟我吐槽:“这流动性危机已经明牌了,要是没人接,珠光大概率撑不过今年。”
有人可能会说:珠光不是还有7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还有十几个在售项目吗?但问题是,土地要开发得花钱,在售项目要去化才能回款,现在资金链断了,这些“家底”反而成了“包袱”——卖不出去,也动不了。
合生自己过得好吗?亏损、欠薪、违约,麻烦也不少
很多人觉得,合生接盘珠光,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实际上,合生自己的日子也没那么滋润。
作为朱孟依1992年就创立的公司,合生曾经很风光——2004年就成了国内首家“百亿房企”,和恒大、碧桂园并称“华南五虎”。但后来因为太“慢”,别人都在扩张的时候,它还在稳扎稳打,慢慢就被甩在了后面。现在二代掌门人朱桔榕接手,想转“快周转”,可步子没迈稳,问题就来了。
今年上半年财报一出来,不少老员工都懵了:营业额59.46亿元,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还多;更糟的是,直接亏了17.32亿港元。现金流更紧张:短期要还的钱有220亿港元,可手里的现金只有80亿,差了140亿的窟窿。
更严重的是,合生已经开始违约了——有8.46亿港元的借款没按时还,这还触发了75.6亿港元的交叉违约。简单说就是:一笔钱还不上,其他几笔原本不用急着还的钱,现在也得马上还。
员工那边更闹心。从今年7月开始,合生不少员工也被欠薪了,至今已经4个月。有员工私下说:“公司天天说在找钱,可工资就是发不下来。现在大家都在琢磨,要不要另找工作。”
你看,合生自己还背着一堆债,现在又要接珠光这个“烂摊子”,不少人都在问:它到底哪来的底气?
整合是机遇还是坑?旧改是香饽饽,债务是绊脚石
面对这场整合,业内看法也分成两派,有人觉得是机会,有人觉得风险太大。
先说说好的方面——珠光手里的旧改资源,确实是块“香饽饽”。易居研究院的严跃进跟我分析:“现在房企拿地难,珠光在全国有不少城市更新项目,这些都是现成的土地储备,合生接过来,等于省了不少拿地成本。”
尤其是沥滘村和宏岗村的项目,位置太好了——沥滘村就在广州中轴线附近,改造了十几年,本来快到回款的时候了,只是因为缺钱才停工。李宇嘉说:“合生要是能把这些项目盘活,只要卖得好,现金流很快就能回来。毕竟地段在那儿,不愁没人买。”
但风险也明摆着,最大的问题还是钱。
首先是债务的坑。珠光301亿的负债,合生接过来就得扛一部分。前面算了,珠光短期债144亿,现金才0.15亿,这部分压力肯定要传到合生身上。合生自己短期债220亿,现金才80亿,再加上珠光的债,资金链会不会更紧张?有分析师担心:“要是处理不好,合生可能会被珠光的债拖下水。”
其次是项目盘活的麻烦。停工的项目不是说开就能开的——欠村民的钱要还,施工队的工程款要结,还要跟政府协调复工手续。之前沥滘村村民已经有不满情绪了,要是合生接手后进展慢,很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还有市场的问题。现在新房市场不好做,就算项目开了,也不一定好卖。合生自己的高端盘“漫云系列”,之前定价不低,现在去化也很吃力。有人就问:“就算盘活了珠光的项目,卖不出去还是白搭,到时候债务压力更大。”
朱氏家族为啥要这么干?从“各干各的”到“抱团取暖”
要理解这件事,得先说说朱氏家族的地产版图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朱孟依三兄弟就各有分工:老二朱孟依是核心,一手创办了合生创展和珠江投资;三弟朱庆伊搞了珠光集团,专门做旧改;大哥朱拉伊则管新南方集团,除了地产,还做酒店、中医药。这么多年下来,三家各干各的,也算相安无事。
但最近几年,地产行业不好过,三家都遇到了麻烦。珠江投资先出问题,合生接手了;现在珠光又撑不住,合生再接手。等于之前“三足鼎立”的格局,要变成合生“一家独大”。
接近合生的人透露,现在珠光的项目已经开始移交了,总部也可能由合生的人来牵头管理。李宇嘉解释这种操作:“就是把好的资源留下,不好的债务想办法处理掉,用合生的运营能力把珠光的项目盘活,赚了钱再还债务。说白了,就是家族内部‘抱团取暖’,总比各自倒闭强。”
但这种“抱团”也有隐患。三兄弟之前各管一摊,现在要统一听合生的,会不会有矛盾?项目移交的时候,人员、资源怎么分配?这些都是没说出口的问题。
事实上,合生接盘珠光这事儿,不光是朱氏家族自己的事,更像整个地产行业的一个缩影——现在不少房企都在“合并求生”,希望通过整合资源扛过难关。
但难关不是那么好扛的:301亿债务怎么还?停滞的项目怎么盘活?合生自己的亏损怎么扭转?每一步都不容易。有人觉得,这是朱氏地产“破局”的机会;也有人担心,这会让合生陷入更大的麻烦。
说到底,地产行业的好日子过去了,现在拼的不是规模,是活下去的能力。合生能不能带着珠光,带着整个朱氏家族地产板块“穿越周期”?咱们还是多看看实际行动,少听画饼——毕竟,0.15亿现金要填301亿的窟窿,光靠信心可不够。
(内容参考来源:南方Plus、财联社、新浪财经等公开新闻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