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城记智库秦冰
自古以来,陕西就有“治秦先水”说法。如今,堪称“陕西三峡大坝”的东庄水库已开始正式蓄水。
实际上,无论是陕西的郑国渠还是四川的都江堰,重大水利工程都改写了历史。如今,现代大型水利工程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也承担着国家能源安全、区域发展与气候治理的多重使命。
在“以水定城”和“以水定人”等刚性约束下,它对西安和咸阳的“城运”有何影响?
工程:陕西的“三峡大坝”
无论从投资还是库容,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和生态改善于一身水的东庄水库,创下五个“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座以防洪减淤为主要任务的特高拱坝、含沙量和单位水沙荷载最大的特高拱坝、悬托型河谷上修建的第一座特高拱坝、库区防渗规模世界最大与深最深的水利工程和第一座二道坝采用堆石混凝土的水利工程。
为更直观的让大家了解东庄水库,这里我们通过具体对比的方式进行呈现。
①库容:占全省36%,全国最大型水库之一
总库容达32.76亿立方米
已超过目前“西北第一大水库”
安康瀛湖水库(26亿立方米)
相当于15个西安“水源地”——黑河水库
占全省1098座水库总库容36%
在国内已投用水库中,在前30位左右
![]()
中国目前大型水库库容量◎制图/城记智库
②工程:中国第二高,长近百公里
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30米
(相当于80层楼高,锦业路摩天楼高度)
大坝高度仅次于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
而三峡大坝坝顶的高程,为185米
整个水利工程完工后,
东庄水库的库区长度将达97公里
(相当于从铜川到秦岭南五台)
以及面积达7.3万亩的水面
![]()
东庄水库与西安、咸阳等关系◎制图/城记智库
③治理:更高防洪标准,确保
通过拦蓄洪水、调水调沙,
使泾河下游防洪标准
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将渭河下游洪水削减至至50年一遇
塑造下游华县区域1000立方米/秒、
历时约5天人工洪峰冲刷渭河主河床
确保西咸渭三市九县区近150万人
和80万亩耕地防洪安全
![]()
目前陕西第一大水库为安康瀛湖◎制图/城记智库
数据显示:东庄水库投运50年,将减少入渭泥沙30亿吨,减少入黄泥沙25亿吨。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4.3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发电量2.85亿度。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5万吨。
从进度上来看,东庄水库的工期如下:
2018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9月浇筑大坝第一仓混凝土;2023年开工建设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当时间走到2025年11月4日,正式开始蓄水。
历程:70年的世纪之路
它为何堪称“世纪工程”?梳理时间线,它历时七十年,有六个大节点。
第一次,五十年代初。为解决关中渭河下游的防洪和灌溉用水问题,在泾河峡谷进口段建设大型水库设想提出。1956年,选定在礼泉县东庄二级开发方案,目标为“以防洪、灌溉为主”。
第二次,六十年代初。三门峡水库造成渭河下游严重淤积,洪水危及西安安全,“治黄会议”上明确“确保西安、确保下游”方针。1965年,提出在礼泉建设东庄拦泥库规划。
![]()
三门峡水库至今有争议◎NEWS
第三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七十年代起,再次开始勘察设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对东庄坝址进行踏勘,并召开泾河东庄水库技术讨论会。1982年,提出选点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四次,1990年至2000年。部省合作,全面开展前期工作。1991年3月,确定“防洪、减淤、灌溉、城镇供水以及发电等综合利用”目标。
1995年8月,完成相关报告总投资概算54亿。1996年4月,鉴于投资较大、难以筹措,将开发目标调整为“以灌溉、供水为主”,解决关中严重缺水问题。此时,总投资减至39亿。
![]()
东庄水库是“中国第二坝高”◎NEWS
第五次,2000年以后。2001年10月,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问题调研报告完成,2005年12月国务院批复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目标为“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次,实质性工作。2010年5月,陕西省全面重新启动东庄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在2014年和2017年,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和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批。2018年6月,准备工程全面开工。
从各项指标和影响力来看,这个历时70余年的东庄水利工程,是继郑国渠、泾惠渠之后在泾河上建设最大的控制性工程。
巨变:新的“郑国渠”?
水和水利工程,是城市兴替的标志。
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国渠”——中国最早的大型无坝引水灌溉工程、关中最早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兴建于公元前246年。当时,韩国惧秦,遂派郑国入秦,藉此耗秦人力资财。
没想到适得其反,秦国强盛至此奠定基础——《史记》称“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
郑国渠的线路情况◎NEWS
![]()
郑国渠目前依旧发挥功能◎NEWS
2016年11月8日,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上,郑国渠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那么,它为何“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发电及改善生态环境”?这与三门峡水库有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门峡水库造成渭河下游严重淤积,洪水危及西安安全,国务院高度重视。
1964年8月“治黄会议”上,确定“确保西安、确保下游”方针,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在泾河,修建拦泥库缓解三门峡水库淤积的思路。
![]()
东庄水库规划示意图◎NEWS
从历史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大型工程,都将深远影响未来无数年。
从更长远角度来看,“东庄水库”也将是一个新的千年工程。它将和“引汉济渭”一样,成为陕西新时代影响最深远的水利工程之一。
“七普”之后,中国版图日益明晰:人口持续向南部和东部聚集,中西部人口外流是大趋势。对北方而言,西安是北方“压舱石”之一。这里,我们将目光回到“大长安”——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历史上的西安和咸阳,本身就是一座城。如今,“以水定城和以水定人”时代,“东庄水库+引汉济渭”工程投用,一个“新长安时代”将向我们走来。
![]()
![]()
东庄水库与引汉济渭,形成南北双星◎制图/城记智库
“西安+咸阳+引汉济渭”,两城水资源总量已将常态化超过50亿立方米……这其中,还有“雨线北移”到来的时代。
未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西安都市圈,人口即使超2000万,人均水资源也堪称“北方最佳水资源”(见:《》)我们,更应该“一盘棋”思考城市一体化、人口和产业!
![]()
城记【西安水资源】系列(部分)
【水资源专题】
【水利工程专题】
文=城记智库秦冰
©版权声明:相关制图均来自城记智库
若有转载请获取授权
点击关键词 看看我们做过什么
城市研究
交通解读
空间发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