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4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仪式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十八届文华奖获奖名单揭晓。江苏共有5部作品获奖,其中扬剧《郑板桥》、民族舞剧《红楼梦》分别摘得“文华剧目奖”,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获得“文华音乐奖”,淮剧小戏《赶脚》获得“文华节目奖”,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的编剧王宏、张军获得“文华编剧奖”。
文华奖作为我国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在公布的53个文华奖奖项中,江苏独揽5个,数量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在15部文华剧目奖中江苏省占2席,不仅实现了江苏省文华奖“五连冠”,而且在获奖数量上取得历史性新突破。
此次获奖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江苏艺术创作生产的繁荣景象,进一步彰显了舞台艺术创作的“江苏现象”。其中,扬剧《郑板桥》由扬州市扬剧研究所创排,以轻松诙谐的轻喜剧风格,让一个具有现代审美意象,不媚权贵、体恤百姓、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的郑板桥“活”在了舞台上。该剧还结合郑板桥的诗、画、字等元素,打造出一个诗意的舞台空间,颇受好评。
![]()
江苏大剧院出品的民族舞剧《红楼梦》专注于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以青春的视角与当代的审美,为经典注入了全新生命力,实现了对文学名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2021年试演以来演出超400场仍一票难求,成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
![]()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创演的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是唯一进入终评的音乐会,以江、河、湖、海为意象,通过融合昆曲唱诵,多声筝演奏,二胡协奏,领唱、合唱交响等多元表现形式,精心打造《春暖江花》《云水流波》等8个乐章,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文化成就、生命精神与生活情感。
![]()
常州市滑稽剧团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围绕陈奂生一家的“吃饭”问题,用笑中带泪的滑稽戏完成了当代农民对人生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检视与思考。七年来该作品走遍大江南北,演出超两百场,“陈奂生”这一角色在舞台上愈发“圆润丰满”。
![]()
本次文华奖还面向小戏小品、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首次增设15个文华节目奖。荣获“文华节目奖”的盐城市淮剧团淮剧小戏《赶脚》,取材于淮剧传统戏《孝灯记》一折,热心的赶驴脚夫钱三文,救起了不慎跌下山沟的成凤英,相救、误会、结拜……精彩剧情跳出传统框架实现“陈窖新酿”,上演了一部跌宕起伏的沟底笑声中的平民史诗。小戏不“小”,来自基层院团的演员们站在文华奖大舞台上,为观众带来兼具传统韵味与视听冲击的艺术盛宴。
近年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注重“抓创作”与“抓生态”一体推进,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持续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以艺术精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
本次获奖的6部作品,都是江苏艺术基金、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等扶持过的优秀作品。
![]()
备战文华奖期间,入围终评的剧目、节目团队争分夺秒地进行最后打磨,扬剧《郑板桥》剧组实行“半天排练、半天研讨”工作方式,不放过任何一处可以精进的地方;常州市滑稽剧团再次请回导演,带领团队闭关打磨、精益求精;盐城市淮剧团00后演员们主动延长排练时间,对着镜子反复琢磨,就是要把淮剧最本真的美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民族舞剧《红楼梦》自演出以来,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坚持社交媒体与年轻观众互动,开演前的别样暖场、演出结束后的精心谢幕等环节正是充分吸收大众意见修改提升而来,有效助力作品火爆“出圈”,引发年轻观众观剧热潮。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