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港澳学者 | 毕瞳
台湾,正在加速奔向“超高龄社会”。
根据台湾地区内政部门的相关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台湾人口数为2331万7031人,已连续21个月负成长;65岁以上人口数为461万6884人,占19.8%,距离20%的“超高龄社会”门槛,只差最后一步。另据台媒报道,台湾已有7个县市进入超高龄社会,全台湾一人独居的老人高达76%,也就是所谓的“孤老宅”。
“青银族”比例越来越高,老龄化与少子化双重夹击,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面前:在台湾养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究竟是“老有所养”,还是“难有可依”?
![]()
“劳保养老”还靠得住吗?
台湾的退休保障制度,除“军公教保”、“农保”等特殊身份保障外,多数人依赖三大支柱:“劳保老年年金”、“国民年金”、“劳退金”。
劳保老年年金是劳工退休生活第一层经济保障。根据“劳工保险条例”规定,2009年至2017年请领年龄为60岁,之后每两年调高1岁至2026年后,满65岁才能请领,若提前或延后申请,将以每年减或增4%的比例领取。也就是早领会打折,晚领可加码,本意是鼓励延后退。但现实是——多数人还是选择提前退。
“国民年金”则是另一道安全网,根据2025年最新标准,每月大约可领取约4000元至5000元(新台币,下同)左右。
而2005年推出的“劳退新制”,规定雇主每月至少提拨6%工资到劳工个人专户,这笔钱跟着人走,不怕换工作或公司倒闭。
听起来制度很完善,不过,数字会说话:
劳保老年年金平均月领约 1.9万元。
劳退金平均月领约 0.63万元。
退休后平均月收入约 2.5万元(约合人民币5770元)。
然而,根据台湾人寿与政大商学院的“2025台湾高龄社会退休生态观察指标”调查结果,还没退休的劳工期望的退休生活费,却是每月 4万元(约合人民币9230元)。
理想与现实,差了将近 1.5万元。
另外,台湾养老金面临的财政压力日益加强。截至2025年6月底,劳保潜藏负债已突破 13.5兆元,并仍持续攀升中。“养老资金池”枯竭的压力倍增,形成“养不起的老年社会”。许多民众忧心劳保会破产,老了没办法月月领,甚至有人因此想一次入袋为安。
![]()
“养儿防老”已成过去式?
传统观念中,“养儿防老”是理所当然。但现在,这个观念正在被现实颠覆。
台湾地区内政部门2022年调查显示:
65岁以上长者,65% 主要经济来源靠自己。
靠子女奉养的,只剩 22%。
甚至有 7.86% 的老人还得反过来资助子女。
令人揪心的是,根据2024年“卫福部保护服务司老人保护通报案件统计”,近5年台湾地区的老人家暴案件成长幅度超过50%,过半案件的施暴者是子女或孙子女。“养儿防老”不但不现实,甚至变成“养老防儿”。
根据台“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分析,预估到2030年,台湾未与亲人或朋友同住的银发高龄长者住宅,将达到125万户。而65岁以上的长者大多数会独居或双居,占总人口30%,并可能在2026年后,进一步提高至50%,发展为一种新常态。
另外,经济、社会等因素的交织影响,使台湾地区的“啃老族”“袋鼠族”逐年攀升。不少老人退休后仍面临较沉重的家庭负担。
![]()
“以房养老”是出路还是无奈?
台灣目前有52万多间房子住的是65岁以上的老人,但部分老人有房少钱。台湾“以房养老”(逆向抵押贷款)政策,就是要让有房没现金的老人,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换每月稳定收入,同时继续住在原屋。
台湾自2015年底开办以来,申请一直不热络,但2023年起明显升温。2025年第二季核贷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42%,累计已近万件,过半集中在“北北基”。
然而,家庭争议、风险认知、使用受限……让许多老人望之却步。
台湾做好迎接“超高龄社会”的准备吗?
台湾正面临严峻的“下流老人”危机:
退休金不足以支撑基本生活;
家庭支持系统功能减弱;
替代方案接受度有限。
在平均寿命持续延长的今天,如何确保老年生活质量,已成为每个台湾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是安享晚年,还是可能的老后破产?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个人规划,更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承担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