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死前冻一下,未来复活?“可逆冷冻”真能按下衰老暂停键?

0
分享至

彼得·蒂尔(Peter Thiel,PayPal联合创始人)的风险投资公司Founders Fund,向来只对那些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生意感兴趣。

他们投资了能回收火箭的SpaceX,也投过试图清除衰老细胞延长寿命的Unity Biotechnology。如今,他们又将5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押在一家名为 Until Labs 的公司上[1]。


图注:Until获得A轮融资,累计筹集1亿多美元

这家初创公司试图攻克一项长期存在的科学挑战——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的“可逆冷冻保存”,以此抵御衰老与疾病[2]。这项技术也是很多抗衰圈人士眼中通向不朽的终极路线。

但问题是:这真的可能实现吗?

在相信或质疑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从1967年开始第一例人体冷冻研究至今,这项技术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又分化出了怎样截然不同的道路?


不朽之梦与冰晶的诅咒

人类对超越死亡的渴望,古已有之。

1962年,物理学教师罗伯特·艾丁格在他出版的《不朽的前景》一书中提到:在人体(尤其是大脑结构)信息被完全破坏前,通过深度低温将其“暂停”,期待未来的先进技术能将其“重启”[3]。这为人体冷冻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石。


图注:罗伯特·艾丁格靠近低温储存杜瓦瓶

1967年,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在因肾癌去世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接受人体冷冻保存的人[4]。他的身体至今仍保存在亚利桑那州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在零下196℃的液氮里,进行着一场跨越时间的沉默等待。


图注:贝德福德于 1967 年 1 月 12 日下午去世后被注射二甲基亚砜作为基础的冷冻保护剂

然而,从贝德福德开始,这项技术就直面着一个基础的物理学难题——冰晶。

我们的身体由50-60%的水构成,当水结冰时,其分子会排列成尖锐的晶体,足以刺穿并摧毁脆弱的细胞结构。


贝德福德的冷冻手术,是人类解决“冰晶问题”的第一次粗糙尝试。医生向他体内注射了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基础的冷冻保护剂,以此取代部分水分,减缓冰晶的形成。

到目前,人体冷冻技术的核心已经进化为一种被称为“玻璃化”(Vitrification)的复杂工艺:通过极高的冷却速率和高浓度的化学保护剂(Cryoprotectants, CPAs)协同作用,让水分子来不及排列成有序、具有破坏性的冰晶结构,而是直接被“冻”在原地,形成一种无定形的、类似玻璃的固态。这样,细胞就不会被冰晶刺穿,其微观结构得以保全。


图注:玻璃化过程中的冷却动力学:图A展示了冷却过程中不同时间点(1s、3s、5s、17s)和CPA浓度(20%/40% GLY/DMSO)下的温度分布热像图,颜色从黄色(+20°C)渐变至深蓝色(-180°C);图B、C和D描绘了样品底部、顶部及中部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内部梯度及CPA影响(如图D中40% CPA的临界冷却速率红线,确保高于此值实现玻璃化避免冰晶);图E揭示冷却速率与CPA/水重量比的关系,标识20μL样品玻璃化所需临界速率,并对比GLY和DMSO在不同比例下的表现[5]。


Until Labs的“冰火炼金术”

玻璃化虽是冷冻技术的有效方式,但并非完美。

高浓度保护剂(CPA)能挡住冰晶,却往往带来毒性隐患;复温时,热量分布不均,又易让组织“裂开”如瓷器。此外,传统路径在灌注和降温的流程控制上缺乏精度,效率低下。这些瓶颈,不仅卡住器官移植的命脉,也让全身人体冷冻停步于实验室边缘。

在这个背景下,Until Labs的研究成果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希望。


图注:Until Labs公司官网首页

这家成立于2024年的旧金山初创公司,前身为Cradle,由两位硅谷奇才联手创立:

创始人Laura Deming,是硅谷长寿圈的“女王蜂”。她12岁进入MIT实验室,16岁辍学创办Longevity Fund基金,专注投资抗衰老项目[6]。她坚信“永生是工程问题”,并为Until Labs注入了对生命科学的深刻洞见和“生物时间可编辑”的宏大愿景。

联合创始人Hunter Davis,则是一位痴迷于解决物理难题的“硬件黑客”。他拥有物理与工程双学位,亲手为公司打造了攻克技术难关的核心武器。


图注:左边为Laura Deming,右边为Hunter Davis

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将玻璃化从理论变为可重复、可验证的现实。为此,Until Labs建立了一套环环相扣的核心技术体系。

直击CPA的毒性痛点。Until Labs建立了一个名为“CPA发现引擎”的自动化研发平台。这个平台利用高通量液体处理机器人,能够快速、大规模地筛选和测试成千上万种新型分子组合的性能与毒性,为未来应用于结构更复杂、对毒性更敏感的人体器官,扫清了一大障碍。


图注:用于急性神经组织切片CPA加载、玻璃化和复温的硬件组装图。

复温远比降温更难,加热不均会导致组织因热应力而开裂,前功尽弃。为此,Hunter Davis设计并制造了一台频率高达70kHz的定制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这台设备通过交变磁场,直接、均匀地加热组织夹层中的微小金属片,从而实现由内而外的快速复温。在其官网2025年公布的白皮书中提到,这一系统展现了每分钟超过1280℃的惊人复温速率,从物理层面扼杀了冰晶再结晶和热应力开裂的可能[7]。


图注:Until Labs研发的冷却和复温机

Until Labs官网发布的白皮书中提到,他们成功将大鼠的小脑切片进行玻璃化冷冻,并在复温后,首次记录到了神经元恢复了产生和传导电信号的能力。虽然活跃度远不及正常组织,但这项成果作为一次关键的概念验证,首次证实了在经历-196℃的深低温后,复杂的哺乳动物神经组织仍具备恢复其核心功能的潜力。


图注:小脑急性切片准备。用刀片(黑色虚线)进行钝性解剖并粘到切片平台(红线)上以在振动切片机上产生矢状切片的方案。


人体冷冻,从科幻到现实的十字路口

Until Labs的技术突破,使其建立“器官银行”的短期目标变得触手可及(移植器官普遍只能存活几小时到几十小时)。如果能将捐献器官无限期保存,每年因“时间窗口”而浪费的数千枚器官将被拯救,全球器官移植领域的运作模式也有望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是一条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Until Labs也从未掩饰过,实现可靠的器官低温贮存只是他们的第一步。其公司的长期愿景,是实现全身可逆的低温保存,即人体冷冻。这是一个被很多人视为终极抗衰手段的领域(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让未来解决),也是一条早已存在着孤独而执着的先行者的赛道。

在Until Labs带着顶级风投的光环闯入之前,以美国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和人体冷冻研究所(CI)等为代表的机构,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数十年。

它们的运作逻辑,本质上是“单向的”:将所有资源和技术聚焦于执行完美的人体冷冻保存,而将“复苏”这一最关键的环节,完全寄托于遥远的、尚未出现的未来科技。这种模式更像是一个基于信念的、提供长期守护的服务业。


与这种路径有所不同,Until Labs代表的是一种更接近于现代生物科技的研发逻辑。它从创立之初,就将“双向可逆”作为其唯一的研发标准和验证准则。他们试图在当下就攻克复温这一最棘手的工程问题,而不是将其留给后人。

在Until Labs公司官网上,清晰记录了他们未来一系列可量化、可验证的目标:从已经完成的“恢复啮齿动物神经组织电活动”开始,到下一步的“供体器官临床前验证”,再到“人体器官的首次试验”,最终迈向“啮齿动物的可逆全身冷冻保存”[8]。


图注:Until Labs未来人体冷冻计划路线图

不难看出,传统机构更像是一个基于信念的、提供长期守护的服务业;而Until Labs生存和发展的逻辑,是能否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沿着其规划的路线图,不断拿出可验证的技术突破。

小结:活下去,然后呢?

人体冷冻的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讲述的都是“等待”——等待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

而Until Labs的故事,则关乎“建造”。他们用一份步步为营的工程蓝图,取代了过去那种近乎于信仰的漫长守候。

可当技术一步步逼近神话,我们也被迫重新审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假如生命真的可以被无限延长,我们该如何定义“活着”?

“活下去,然后呢?”这个问题,或许才是Until Labs的终极谜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樊振东把自己的路堵死了,若再往后退的话,急切的球迷也不会答应

樊振东把自己的路堵死了,若再往后退的话,急切的球迷也不会答应

鸿印百合
2025-11-16 08:27:16
科索沃队史首次杀入世欧预附加赛,并保有末轮直通世界杯的可能

科索沃队史首次杀入世欧预附加赛,并保有末轮直通世界杯的可能

懂球帝
2025-11-16 12:12:22
197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全文

197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全文

博故
2025-11-13 16:24:12
雷军罕见 “炸毛”:小米汽车好看和安全,有什么问题?网友:小心自证陷阱

雷军罕见 “炸毛”:小米汽车好看和安全,有什么问题?网友:小心自证陷阱

大白聊IT
2025-11-17 06:02:27
血压“元凶”被揪出,是盐的35倍!医生建议:再不忌口,血压飙升

血压“元凶”被揪出,是盐的35倍!医生建议:再不忌口,血压飙升

牛锅巴小钒
2025-11-16 17:13:26
介文汲:日本可能因为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付出极大惨痛的代价

介文汲:日本可能因为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付出极大惨痛的代价

环球网资讯
2025-11-16 14:40:24
申真谞走下神坛,中国围棋抬眼一看:对手呢?

申真谞走下神坛,中国围棋抬眼一看:对手呢?

真理是我亲戚
2025-11-16 11:07:58
马伊琍都要五十了,这松弛感一般人真比不了,大上海的靓女

马伊琍都要五十了,这松弛感一般人真比不了,大上海的靓女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14 15:19:24
中国斩获天价订单!20台“钢铁心脏”出口俄罗斯,西方断言:100年造不出

中国斩获天价订单!20台“钢铁心脏”出口俄罗斯,西方断言:100年造不出

白梦日记
2025-11-07 21:12:27
央视名嘴高菡:陈梦摘铜我们要和一个时代说再会了 比赛总有结束时

央视名嘴高菡:陈梦摘铜我们要和一个时代说再会了 比赛总有结束时

劲爆体坛
2025-11-16 22:18:02
苏提达陪泰王赴灵光寺,跪拜高僧,踩10厘米细跟皮肤“白到发光”

苏提达陪泰王赴灵光寺,跪拜高僧,踩10厘米细跟皮肤“白到发光”

译言
2025-11-16 09:43:40
印度开始围猎江浙沪独生女?有机构研究如何0成本拿下她们背后家产

印度开始围猎江浙沪独生女?有机构研究如何0成本拿下她们背后家产

趣笔谈
2025-09-29 16:51:57
2025年新血糖标准公布,空腹血糖不再是3.9到6.1?你在正常范围吗

2025年新血糖标准公布,空腹血糖不再是3.9到6.1?你在正常范围吗

白宸侃片
2025-11-16 15:39:24
中国第八艘航母下水,美媒称14年内完成8艘,速度创纪录

中国第八艘航母下水,美媒称14年内完成8艘,速度创纪录

冷夜说
2025-11-16 23:51:38
随着王曼昱4-2孙颖莎夺金,诞生2大不可思议,1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王曼昱4-2孙颖莎夺金,诞生2大不可思议,1个不争的事实

老玮是个手艺人
2025-11-17 05:27:05
王思聪新女友,漂漂亮亮 可可爱爱 身材也火辣,只是这样出门太尴尬

王思聪新女友,漂漂亮亮 可可爱爱 身材也火辣,只是这样出门太尴尬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7 01:08:42
炸裂!全国70万家药店一半在亏:药还没卖完,人先“吃不消”!

炸裂!全国70万家药店一半在亏:药还没卖完,人先“吃不消”!

青眼财经
2025-11-09 20:10:59
11月至今场均28+7!开拓者当初5换1被认为巨亏,现在打成小东契奇

11月至今场均28+7!开拓者当初5换1被认为巨亏,现在打成小东契奇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16 13:20:42
洪晃谈陈凯歌:我跟他恋爱的时候,锅里豆腐炖烂了,他还不敢表白

洪晃谈陈凯歌:我跟他恋爱的时候,锅里豆腐炖烂了,他还不敢表白

不八卦掌门人
2025-11-15 16:51:56
风向大变!铁杆台独纷纷倒戈,回家才是正途

风向大变!铁杆台独纷纷倒戈,回家才是正途

起喜电影
2025-11-12 08:01:49
2025-11-17 06:59:00
时光派健康抗衰 incentive-icons
时光派健康抗衰
聚集前沿资讯,带你科学抗衰,抗衰论坛大会正在筹备中(可招展)
3184文章数 219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头条要闻

中国公民需谨慎前往日本 四大原因披露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手机
时尚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古尔曼:苹果iPhone正经历史上最大变革,iPhone 18/Pro分开发布

秋天怎么穿出时尚感?避开老气的着装方式,美得自然又大方

军事要闻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