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屠杀。”巴西总统卢拉用罕见的严厉措辞,给10月28日发生在里约热内卢的警方剿匪行动定了性。当警方以打击“红色司令部”贩毒集团为由的行动导致121人丧生时,巴西社会的伤口再次被撕开。
一边是里约州长称赞行动对犯罪势力的“沉重打击”,一边是国家元首痛心疾首地称之为“灾难性”事件。这场造成巴西史上最致命警方行动的事件,折射出一个国家在犯罪、暴力与正义之间的艰难抉择。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01 行动现场:被数字模糊的生命
在官方通报中,121是一个数字。但在圣卢卡斯广场,每一具尸体都曾是一个有名字、有故事的人。目击者描述,行动结束后,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将遗体一具具抬到广场上,这个场景在里约的贫民窟重复了无数次。
生与死的界限在这些社区格外模糊。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听到枪声要立刻趴下,警察和毒贩的交火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但这一次,规模空前——约2500名安全人员,直升机在低空盘旋,装甲车封锁了阿莱芒和佩尼亚社区的主要出入口。
四名警察的死亡被广泛报道,他们的生平、家庭情况被媒体详细披露。而另外117名死者,大多只有一个名字,甚至许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警方称他们都是“罪犯”,但现场照片显示,部分死者双手被反绑,伤痕累累。
![]()
02 政治博弈:安全口号背后的权力游戏
在巴西的政治生态中,“严厉打击犯罪”从来不只是公共安全政策,更是有效的竞选口号。里约州长克劳迪奥·卡斯特罗此次高调赞扬警方行动,背后有着清晰的政治逻辑。
这场行动发生在两个重要国际活动在里约举办的前夕——C40世界市长峰会和著名的Earthshot Prize颁奖典礼。时机选择绝非巧合,而是精心的政治安排。
更深层次的是巴西政治两极分化的体现。卡斯特罗作为前总统博索纳罗的盟友,与左翼总统卢拉的执政理念存在根本分歧。在2026年大选周期悄然开启的背景下,这场“剿匪成功”的叙事无疑为保守派阵营积累了政治资本。
卢拉面临的则是两难处境:作为左翼领袖,他必须关注人权和国际观感;作为国家领导人,他又不能对民众的安全诉求视而不见。
![]()
03 社会撕裂:谁在为“安全”付出代价?
在里约的贫民窟,居民们对持续的暴力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们既是犯罪活动的受害者,也常常成为警方过度执法的目标。
一位在维拉克鲁塞罗参与抗议的居民告诉记者:“我们想要安全,但不是以这种方式。这些死者中可能有罪犯,但也可能有完全无辜的人。为什么我们的生命就这么不值钱?”
巴西社会的安全困境在于:富裕社区可以通过私人保安、高墙电网获得安全,而贫困社区则不得不在犯罪集团的阴影和警方突袭的威胁之间艰难求生。
数据显示,巴西警方行动造成的死亡人数近年来持续攀升。2022年,里约州警察行动导致1400多人死亡,平均每天近4人。这一数字背后,是执法文化中对生命价值的轻视,以及将贫民窟居民“非人化”的倾向。
![]()
04 国际回声:从国内事件到全球议题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的介入,使这场争议从巴西国内事务演变为国际关注的人权议题。他的呼吁——进行“迅速、独立和有效的调查”——代表着国际社会对巴西警方暴力问题的持续关切。
更深刻的是,事件触动了全球关于执法边界的讨论。从美国的弗洛伊德事件到法国的黄背心运动,如何平衡公共安全与执法适度,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对巴西的国际形象而言,这场争议来得不是时候。作为拉美最大的经济体和民主国家,巴西一直希望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但国内的基本安全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这种雄心难免会打折扣。
![]()
05 前路迷茫:巴西的艰难抉择
卢拉要求彻底调查的表态值得赞赏,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巴西能否找到一条既有效打击犯罪,又尊重基本人权的中间道路?
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武力清剿,虽能短期压制犯罪集团,却无法根除犯罪滋生的土壤。贫富差距、教育不公、就业机会匮乏,这些才是犯罪集团能不断招募新人的根本原因。
巴西需要的是一场全面的安全改革:包括警察培训专业化、司法系统现代化,以及最重要的——贫民窟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一位巴西社会活动家指出:“我们已经证明了能够举办世界杯、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活动,现在需要证明的是,我们能够保障每个巴西人的基本安全与尊严。”
在里约热内卢,一面墙上涂鸦着:“他们说这是为了我们好,但为什么流的都是我们的血?”当国家以安全之名开火时,每一颗子弹都应当经过良知的审视。
巴西的困境启示世界:子弹能消灭罪犯,但消灭犯罪需要的却是公正与发展。在这场鲜血与口号的较量中,真正的胜利不是消灭了多少敌人,而是能否建立让公民免于恐惧的自由。
#亚太瞭望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