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北海之上,苏格兰附近海域正上演着一场改写海战历史的试验,五艘被称为“响尾蛇”的无人船组成编队,在远离人类指挥官500英里(约805公里)的地方,整整72小时寸步不离地护送着皇家海军“泰恩号”护卫舰。这场里程碑式的试验,标志着海战智能化正式迈入“无人远程协同作战”的全新阶段。
这次试验的“主角”,“响尾蛇”无人船,是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的重点成果,身长仅12米,却藏着不少“黑科技”:高清全景摄像头能360度无死角监控,雷达预警系统可提前捕捉威胁,电子干扰模块还能瘫痪敌方信号。试验中,它们绝非各自为战:当“泰恩号”遭遇模拟空中袭击时,无人船立刻排成楔形防御阵,配合“梅林”直升机织起一张立体“防护网”;与“斯特灵城堡号”军舰会合时,其自主导航系统仅用30秒就完成航线对接,偏差连10米都不到。这种天衣无缝的配合,全靠英国自研的“海上蜂群”协同算法,就像蜂群分工协作一样,让无人船实时共享战场信息,形成作战合力。
![]()
远程操控的稳定性,是这次试验最亮眼的突破。指挥这些无人船的团队,远在500英里外英格兰南部的“XV帕特里克·布莱克特号”试验舰上,全靠军用卫星链路接收无人船传回的实时画面和传感器数据。据英军披露,试验期间北海掀起5级风浪(浪高2.5至4米),船身剧烈摇晃,但数据传输延迟始终控制在0.3秒内,完全不影响战术判断。这种“离岸远程指挥”模式,彻底打破了无人装备“只能近距离跟班”的限制,既让操作员远离战场危险,又能稳稳掌控远海任务。
英国如此发力无人舰队,说到底是“刚需”所迫,更是算清了“经济账”。数据显示,一艘23型护卫舰出海一次要花180万英镑,而五艘“响尾蛇”一天的运行成本才3万英镑,还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更关键的是,近年来俄、法等国在北大西洋活动频繁,英国皇家海军手里只有19艘护卫舰,根本没法实现全海域覆盖。无人船的批量使用,正好能补上“近海巡逻”“航线护航”这些缺口,成为传统军舰性价比超高的“搭档”。
放眼全球,海上无人装备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美国的“海上猎手”无人舰2018年就完成了跨太平洋航行,专门盯着潜艇;中国的“瞭望者Ⅱ”无人艇也在南海试验中实现了多艇协同反潜。但英国这次试验的独特之处在于“实战化护航”,把无人船真正融入传统舰队,而不是让它们单独执行侦察任务。军事专家表示,这种模式更贴近未来海战,但无人船在强电磁干扰下能否“扛住”、遇到极端海况能不能“活下去”,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这场72小时的试验,不只是英国海军智能化的里程碑,更照出了全球海战的新方向:无人装备不再是“打辅助”的配角,而是撑起作战体系的核心力量。随着算法和通信技术不断升级,未来“千人操控一艘舰”的传统模式,或许会被“百人指挥万艘艇”的无人协同模式取代,而英国这一次的探索,无疑为自己在未来海上竞争中抢得了先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