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在成都,一种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教育模式,正走进市民的生活。近年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统筹布局、系统推进安全体验馆建设,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功能互补的“沉浸式”安全教育网络,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从愿景走向现实。
11月3日,由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联合开展的2025年“新征程上看应急”网评引导活动走进四川成都武侯区应急安全体验馆。
从“零星分布”到“全域覆盖”,赋能基层的科普新阵地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传统安全教育“说教多、体验少”的痛点,市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专项调研、制定指南、分类指导,推动安全体验馆科学布局、规范建设。“我们并非简单追求数量,而是根据片区主要灾种和突出风险系统规划。”该负责人表示,截至2025年,全市建成41个功能齐全的安全体验馆,5个安全体验馆正在建设中,已实现23个区(市)县全覆盖。
晋阳安全体验馆就是武侯区2025年建成的新馆。晋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片区老旧小区多、人口密度大,传统安全宣传效果有限。为此,街道专门打造了这个近400平方米的体验馆,聚焦电动车入户充电、燃气泄漏等身边安全隐患,设计了20个实景模块。“我们的目标很实在,就是让居民在模拟‘事故’受到教育,把‘人人讲安全’化作行动。”
目前,该馆正大力推进“安全骨干计划”,目标在2026年为每个小区培养3名急救志愿者、每个物业培养1名消防操作员。这正是成都市推动安全体验馆向下扎根、赋能基层的生动缩影。通过制定标准化课程、组织常态化演练、培养社区安全骨干,安全体验馆正成为筑牢城市安全底座的重要阵地。
![]()
成都市武侯区晋阳安全体验馆中的应急知识科普
从“政府独奏”到“社会合唱”,多元参与的建设新模式
为确保安全体验馆“建得好、用得久”,成都市探索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和公益基金为辅”的多元共建模式。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一方面鼓励区(市)县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建设规模适度的体验馆,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投资运营,在不同“消费场景”中植入安全体验内容,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种模式有效盘活了资源,也为场馆的长期运维注入了活力。”据悉,武侯区金花桥街道“水韵园”安全教育馆由区属国企运营,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自我造血;而晋阳体验馆则作为市级民生实事项目,由市、区财政保障,免费向全体市民开放。
成都市正通过“新建一批、扩展一批、强化一批”的思路,鼓励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公益力量共同参与,助力基层打造安全教育阵地。
从“传统宣讲”到“实操演练”,安全技能的提升新解法
安全体验馆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市民的安全应急技能。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各场馆从“科普内容”和“体验模式”两端发力,推动安全教育从知识普及向技能养成深化。
为推动安全宣传教育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型,成都市武侯区先后建成5个安全体验馆。“我们不光让人看,更教大家上手做。”晋阳街道安全体验馆的教练员一边指导一位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一边对记者说。据悉,武侯区结合街道特点打造差异化科普体验,让市民在“家门口”的安全课堂体验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每个体验馆年均接待参观人数近2万人次。
![]()
成都市武侯区晋阳安全体验馆中的应急知识科普
从市级统筹规划到特色场馆落地,从多元力量参与到全面赋能基层,成都通过安全体验馆这一有形载体,正将“安全感”有效触达更多市民,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基础构筑得更加坚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