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听台湾名医倪海厦讲《金匮要略》里的八味肾气丸。倪师说:“八味肾气丸也称为金匮肾气丸,或者称为桂附八味丸,都是同一条处方。”
《金匮要略》里的原文是: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丸主之。
倪师解释:
少腹拘急:男人睾丸抽痛,女人阴道抽痛,即睾丸处或阴道处抽筋都属于少腹拘急。因为肝主筋,全身的筋归肝来管。筋络过男人睾丸和女人阴道。当人虚劳时,筋没有营养来滋润,筋就很急,一急就抽起来。
倪师还补充说:“腹部隐隐作痛,用小建中汤。”
![]()
小便不利: 就是频尿,一个小时上两次厕所,一次尿几滴,或者是小便排不出来,或者是小便的欲望没有,即一天都没有想小便,小便的意念没有了。这都属于小便不利的症状。
八味肾气丸用药配方是: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一两,炮附子一枚。
上面的八味药打成粉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20丸,日再服。
药方中重用干地黄,补肾,滋肾阴;山药健脾脏;山茱萸酸味入肝,补肝;泽泻能清肾,把肾里对身体不好的东西清出来;茯苓健脾,把脾脏里面对身体不好的东西清出来;丹皮活血化瘀,能入肝脏;三补三泻,真正好的处方能补泻兼顾,绝对不可以开纯补的药。用淡盐水送服药丸,因为咸能入肾,淡盐水能够把药物带到肾里。
![]()
桂附八味丸用于虚劳腰痛。假如吃药以后有便秘,就改为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中先问大便好不好,假如回答是一天三四次大便,就用八味肾气丸。假如回答是一天一次大便,就用六味地黄丸。药中有桂枝,附子反而能止利。
倪师还补充说:“怎样判断肾气旺?就看头发,头发发亮就说明肾气旺,假如头发不发亮或干枯,就说明肾气不够旺。”
倪师讲了一个医案:以前他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人,这个病人的头发很发亮,一摸上去油油的。在路上走,大风,吹头发都直直的,没飘起来。倪师就用了三黄泻心汤泻太旺的肾气。经方是用寒泄来撤热。假如有虚劳就要赶紧治好,若治不好,虚劳久了,就容易得中风病。
![]()
上面是我在看倪师讲《金匮要略》第20集的视频,做的笔记。《金匮要略》这本书,我自己已经看过三次,还做了三次的笔记。每一次看和做笔记都有很大的收获,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八味肾气丸的用药和功效我都明白,只是不大理解文中的“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的意思。听了倪师生动的讲课,就理解这一句话的内容了,以后在临床中用八味肾气丸的精准度就会更高。
药方中重用干地黄补肾阴,其实上就是补肾水。八味肾气丸还是以补肾水为主。兼泻去肾里的邪火,补进肾里的正火。
干地黄补肾阴是很好用的。在这里我就想起几年前,我做九制熟地的时候,我老公眼角上长了两颗麦粒肿。麦粒肿长大了,叫朋友帮动手术除掉。过不久,又长了出来。
我老公帮忙做九制熟地,每一次蒸出来的熟地乌黑发亮,我们都拿一块来尝一尝它的味道。每蒸一次它的味道都有点区别,但是我们就喜欢尝。做了大半年的九制熟地,也尝了大半年的熟地。老公眼角上的麦粒肿居然消了,到现在已经过了几年,都没长出麦粒肿。
![]()
按照正常的思维:眼角上长麦粒肿,是因为热气,上火引起的。为什么吃干地黄反而好断根呢?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本上讲的意思是:肾水就如一个锅里的水,锅里的水多了,在锅底烧火,水吸收火的热气,锅就不会被烧烂,火的热气也升不到天空。所以我老公吃地黄,补足肾水。肾水充足了,体内的热气就自动熄灭,麦粒肿也自动消退。
我想: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的原理和大宇宙的原理一样。人的肾水充足,吃进热气的东西,就没有那么容易上火。火能生风,火熄灭了,风也跟着熄灭。
所以倪师说:“虚劳久了就容易中风。”这句话是有中医学理论支撑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