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是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领衔主办的全国性顶级学科竞赛,位列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届大赛高手云集,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陆军兵种大学等众多高校在内的全国上千所军内外院校、数万个团队报名参赛,竞争空前激烈。2025年9月至10月,学院22支队伍参加竞赛,经过初赛、赛区赛及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4支队伍从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
![]()
![]()
![]()
![]()
![]()
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举办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本届竞赛是全国性A类高水平学科竞赛,赛事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与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委会共同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45所高校承办。大赛吸引共计1187所高校、近17万件作品、50万余名师生积极参与,充分彰显了人工智能赋能下数字创意领域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成效,以及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展现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创新能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践支撑。国赛优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我校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改革的教育成果。
![]()
![]()
经过初赛、赛区赛激烈角逐,我院2支队伍获四川赛区一等奖,受邀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全国总决赛。在冲出四川赛区后,参赛学员并没有安于现状、自我满足,对参赛作品进行调整优化、制作实物展示、完善答辩稿件。在不断改正与进步中,吹响向全国总决赛进军的“冲锋号”!竞赛期间,参赛学员沉着冷静,对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介绍,面对评委的问题他们应答如响,充分展现出我院学员的风采!
获奖感言
国赛一等奖
指导老师张战伟
国赛折桂!以赛育人,见证学员成长蜕变。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竞赛国赛一等奖的荣誉,不仅是一份捷报,更是我校“以赛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成果。这份荣誉,是学员们突破自我的见证,更是我们持续深耕人才培养的动力。未来,将继续以实践为钥,助力更多学员在数字领域实现成长跨越!
学员陈啟友
今夺数媒国赛首奖,此誉非独属吾身,实乃众力托举之果。感各级悉心帮扶,团队战友同心攻坚;此为强军路上文以载道之始,未来当以技为刃、以创为锋,续谱军旅数字新篇!
学员李金芭
这份成果得益于团队的智慧与力量,是经历无数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结晶,每一次备赛时的思想碰撞,每一次赛事结束复盘的总结让我们能带着成果站到今天的这个舞台。同时也感谢学院给我们提供的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在不断地在学习中成长。
学员杨恩来
这次荣誉获得是属于我们并肩作战团队的共同努力。此次赛事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成长契机,使我接触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优秀选手以及经验丰富的教授点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眼界,更让我在实战中锤炼了思维,为后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赛二等奖
指导老师张洁、朱金斗
国赛获奖,荣耀彰显育人初心!我校学子在数字媒体竞赛中勇夺二等奖,正是“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的生动诠释。备赛过程中,学员们以作品《光影铸丰碑:VR致敬小平的光辉一生》为载体,在AR技术应用中突破创新,在红色文化文化数字化表达中锤炼技能,更通过团队协作凝聚成长合力。这份荣誉是学子们跨界融合、锐意进取的见证,更是我们深化“技术+艺术”双轮驱动人才培养的强劲动力。未来将持续以赛为媒,赋能更多学子在数字浪潮中绽放光彩!
学员代杰
这份荣誉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学院的大力支持,通过此次比赛,我深刻意识到数字技术可为红色教育赋能,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让红色故事更加生动鲜活!
学员张文智
从线下实景拍摄到线上建模精修,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用青春和创意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学员黄泽钦
这份荣誉,是我们团队抱着“实事求是”的初心,一起努力换来的。大家一起逐帧打磨故居细节,认真梳理伟人历程,想靠数字技术让历史离大家近一点。往后我们会继续踏实做,用技术让红色精神在虚拟空间里慢慢传递下去!
国赛三等奖
学员邵尉宸
非常荣幸能够在此次竞赛中获奖。在这次宝贵的参赛过程中,我们团队不仅深化了对健康管理与低碳生活的理解,更在技术实践与协作创新中收获了成长。这份荣誉属于团队每一位成员,也属于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将继续秉持责任与创新的精神,在科技与生活的融合之路上坚定前行。
学员高俊诚
开始备赛到正式提交作品,一步步走来离不开团队的精诚合作与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宝贵意见,感谢这次比赛让我们创新知识再上一层楼。
![]()
![]()
![]()
今年,是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举办的第十三届,但对于武警警官学院而言,这是参赛的第一届。准备四川赛区赛到全国总决赛、从初出茅庐到勇夺桂冠,通过此次竞赛,既培养了学员创新创造的能力又体现了军人敢打必胜的作风,更凸显了学院从机关到基层、从课堂到战场的“为战育人”理念。未来,武警警官学院将继续注重学员多方面、全方位培养,积极选送学员参与各类大学生竞赛,努力为武警部队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撰稿:朱艳彬 陈啟友 王浩燃
摄影:李金芭 高保钱 代 杰 张文智 黄泽钦 刘学谋
总 编:刘明勇 熊先浩
主 编:王 超
责任编辑:姬一鸣
执行编辑:赵鹏越 余晓敏
本期编辑:赵鹏越
本期校对:项正宇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