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是熠熠生辉的宝贵品质。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尚书》倡导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墨子提出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再到诸葛亮教诲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不仅体现了个人修身和家庭管理的智慧,更蕴含着富国裕民的宏大理念。
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都躬身践行,将节俭自律融入家风传承。北宋名臣范仲淹便是典范,他一生清廉自守,即便身居高位,依然保持简朴的生活,严格教导子孙秉持勤俭,远离奢靡。正是在这种家风熏陶下,他的后代品行端方,才德兼备。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同样是社会发展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无论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提倡“节省每一个铜板”,还是在建设时期强调“勤俭是个传家宝”,亦或是在发展过程中确立“要勤俭办一切事情”的原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始终是凝聚人心、砥砺前行的重要力量,激励人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
随着社会进步,我们更应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各级部门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引导全社会增强珍惜资源、量入为出的意识,努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文明风尚。
过去,我们依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在迈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征程上,这种精神依然不可或缺。应当看到,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然而,家底厚了,并不意味着可以忘却勤俭的根本;腰包鼓了,更不意味着奋斗精神可以松懈。“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依然振聋发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任务依然艰巨,面临的挑战依然复杂。
因此,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肩负职责的公务人员,更应主动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勤俭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现象,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更加高效地用于推动发展、改善民生。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做好本职工作,通过一点一滴的扎实努力,积小胜为大胜。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社会风尚、一种民族自豪,共同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张均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