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因阅读而美好,也因阅读而幸福。阅读,始终是生活中的一束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小时候,家在农村,读书成了一种奢望。能得到一本书读,那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当用积攒的零花钱买书或者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书,我便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读书,也让我体会到了很多酸甜苦辣:在课堂上偷看书,被老师发现会罚站,但与罚站相比更痛苦的是书被没收;为了能将借来的书尽早归还,我有时会耽误写作业和做家务,这常招来父母的痛骂……所以,那时就特别期望能有很多的书,很多的时间来阅读。
女儿的成长,又让我感受到读书的另一份乐趣。大约从5岁开始,女儿对一切事务都感到新鲜,总是不停地向我发问。本以为自己经历了“十年寒窗”的苦读,知识面较广,然而却时常被女儿问得“词穷”,那种“江郎才尽”的感觉顿时涌遍全身。
后来,她天天吵着要我教她唐诗。头几天,我挑最熟悉的几首教她,她很快就能熟背。过了几天,她又要求我教她新诗,于是我便在书柜里东找西翻,重新温习唐诗宋词,这才又应付了一阵。
小孩都喜欢听故事,女儿也不例外。起初,我就把《守株待兔》《龟兔赛跑》等这些短小浅显的故事反反复复给她讲。讲久了,她就听腻了,强烈要求我讲新的。没办法,我不得不翻出《少儿文学选读本》《365夜》等书籍,认认真真地苦读。那几年,我读了不少儿童读物,也从温暖的儿童故事中重拾泯灭的童心,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加工作后,读书、写作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我的记者梦、作家梦,持续了30多年。读书看报,成了我了解信息、汲取营养、提升自我的路径。
那些年街头的阅报栏和报刊亭是我最钟情的地方,如果一天不去,心里就会感到失落。我常常到街面上那种开放的书屋去看书,也到大型书店、书城去阅读。随着家里积累的书籍越来越多,我闲暇时也会拿起书,或坐在书桌前,或靠在床头,每天读上几篇美文或者几个章节,静静享受在书海中遨游的那份宁静。
后来,我陆续加入了一些文学组织,接触到了更多同样热爱文学的老师与朋友,有了更多机会听他们谈文章、学他们写文章、与他们品文章。在他们的熏陶和带动下,我的阅读量也开始增加。在不断的阅读中,我享受着文字的隽永与柔情,也逐渐学会了思考、感悟和回味。那些掩埋在记忆里的故事、情绪、感悟在某一瞬间被唤醒,我于是便试着用文字定格下来,变成铅字,嵌入报刊。
随着认知的提升,有些书、有些文章便不再像以前那样读得走马观花,而是不紧不慢,精研细读:慢嚼文字,慢思细节,慢品意境,慢悟情感。当写作无从下笔时,我索性放下鼠标去阅读。不经意间,思路打开,文思泉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