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可这对 “邻居” 的帮扶,如今却透着股复杂劲儿。2025 年 11 月,欧盟理事会刚敲下超 18 亿欧元对乌援助的决议,此时距俄乌冲突爆发已过去三年,欧洲的援乌团结早没了当初的 “铁板一块”。乌克兰这边正遭罪:10 月以来多轮空袭炸瘫 6 个州的输电线路,波尔塔瓦州天然气设施停摆,基辅居民得靠 “每小时轮停” 的限电过活,寒冬里囤应急灯成了家常便饭。而欧盟内部早已吵成一锅粥 —— 斯洛伐克明说 “不送一颗子弹”,匈牙利屡屡唱反调,三分之一成员国政府都有分歧,民众对援乌的支持率不少国家已跌破五成。这迟来的 18 亿,真能解乌克兰的燃眉之急?还是欧洲为了撑场面的 “面子工程”?
![]()
先说说乌克兰有多需要这 “救命钱”,简直是旱地里盼甘霖。基辅的面包师伊万大叔最近愁得掉头发:“烤箱刚预热就停电,一上午的面团全浪费了,全家就靠这小店糊口。” 这不是个例,能源设施遭袭后,乌克兰冬季天然气缺口高达 30%,医院手术因断电中断,偏远地区连饮用水都成问题。更要命的是,冲突拖垮了经济,民生保障全靠外援。这次 18 亿欧元据说要分两块花:一部分补能源窟窿,采购应急天然气、修电网;另一部分填财政缺口,给公务员发工资、维持社会运转。对伊万们来说,这钱不是冰冷的数字,是能让烤箱转起来的电,是孩子能取暖的暖气,是活下去的底气。可这点钱真够吗?乌克兰每月光维持基本运转就需要 15 亿欧元,18 亿撑不了俩月,说是杯水车薪都客气了。
再瞧欧盟这头,援助背后全是 “难言之隐”,诚意打了不少折扣。这 18 亿看着不少,可对比欧盟已掏的 1700 多亿欧元总援助,不过是零头。更关键的是,钱不是白给的 —— 之前 5 亿欧元援助就是贷款,这次大概率也是 “借” 的,乌克兰早背着一屁股债,将来咋还都是问题。最讽刺的是,欧盟一边给乌送钱,一边偷偷买俄能源:2024 年买了 520 亿立方米俄气,比上年还多 12%,给俄罗斯的钱是援乌总额的 7 倍多。这操作就像邻居家着火,你一边递水桶,一边往火里扔柴,实在让人看不懂。内部更是矛盾重重,法国赤字飙到 GDP 的 5.6%,德国工业用电成本涨了 110%,自家百姓冬天室温都不敢超 18 度,自然怨声载道,政府哪敢大方援乌。
就算这钱能顺利到账,“最后一公里” 的坑还不少。之前欧盟承诺的 500 亿欧元援助,实际到账连 60% 都不到,100 辆装甲车只交了 12 辆。这次的钱会不会也 “缩水”?不好说。而且乌克兰的能源设施炸得七零八落,就算买了天然气,输气管道断了也送不到居民家;修电网的材料运进来,还得防着空袭破坏。更别提欧盟自身都泥菩萨过江,德国企业纷纷把工厂迁到美国,资本外流得厉害,兜里实在没多少余钱了。这就像给饿肚子的人送包子,路上先掉了一半,到了发现对方没牙咬,送的人自己还饿着呢,能有多大用?
说到底,援乌不该是欧洲 “撑场面” 的政治秀,更不该是算计利益的筹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欧洲人怕冬天挨冻,乌克兰人更怕在战火里冻死;欧洲嫌援乌花钱,乌克兰人失去的可是家园和亲人。欧盟要是真有诚意,就该先拧成一股绳,别一边援助一边给冲突 “添柴”,更该推动停火谈判 —— 毕竟再多的援助,也填不上战争的窟窿。美国靠战争赚得盆满钵满,欧洲却落得赤字高企、产业外流的下场,何苦把自己拖进泥潭?
18 亿欧元能买一时的取暖燃气,却买不来长久的和平;能撑一时的民生,却填不满战争的创伤。欧盟这波援助,是寒冬里的微光,还是自欺欺人的假象?你觉得这点钱能帮乌克兰扛过难关吗?欧洲该优先顾自家百姓,还是继续援乌?欢迎留言聊聊,咱们一起盼着战火里的人能过个暖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