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上常见这样的景象——
明明是同一泡茶,不同茶龄的人喝了,反应却大不一样。初入茶门的朋友面露疑惑:“喝起来这么淡,怎么还卖得这么贵?”常喝茶的人却闭目细品,赞道:“韵致真好,回甘绵长。”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啊,这背后是没分清茶汤饱满度和浓淡度的问题。
很多人把“味道重”等同于“茶味足”,却不知道真正的好茶,是“淡而不寡”的。
接下来,心灵壹号明道叶从原料、工艺两个层面,和您聊聊“贵茶显淡”的谜题。
![]()
(一)“浓淡”≠“饱满”
茶的“浓淡度”是一种直观的味觉冲击,多与投茶量、冲泡时间相关。投茶多、泡得久,茶汤颜色深、味道冲,就是我们常说的“浓”。而“饱满度”,则是茶汤入喉后的质感,是舌尖能捕捉到的鲜甜、茶汤在口腔里的厚重、咽下后喉头留存的余韵。
把茶叶和汤类比一下,也许感受会更直观。家里慢炖的老火汤,没有过多调料,却能喝到食材本身的鲜甜与浓稠,这是“饱满”;而街边加了大量味精的汤,入口味道浓烈,喝完却只剩口干,这是“浓而寡淡”。
便宜的茶之所以“浓”,多是因为苦涩感重、刺激性强,导致味蕾被强烈的味道占据,所以觉得“味足”。而贵的茶,比如像心灵壹号明道这样高品质的茶品,入口时没有霸道的冲击,却能让你慢慢品出鲜甜、顺滑的味道,甚至还能感受到不同层次的香气变化,而这正是“饱满度”带来的高级感。
(二)贵茶的“淡”,藏在原料里
茶的味道,从源头就已注定。
心灵壹号明道在选料时,始终遵循“春茶优于夏茶,嫩芽胜于老叶”的原则。
影响茶汤味觉的核心成分有三种: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鲜、甜)。它们的含量,直接决定了茶的浓淡和质感:
茶多酚:春茶<夏茶,嫩芽<老叶;
咖啡碱:春茶<夏茶,嫩芽>老叶(但嫩芽的咖啡碱与茶氨酸平衡更好,不显苦);
茶氨酸:春茶>夏茶,嫩芽>老叶。
![]()
便宜的茶多采用夏茶或老叶,茶多酚与咖啡碱含量高,苦涩感强,对味蕾的刺激大,自然显得浓。而心灵壹号明道茶叶以春季嫩芽为主,茶氨酸含量高,能中和咖啡碱的苦,凸显鲜爽与甘甜。没有了强烈的苦涩冲击,入口便会显得淡,但这份淡里,蕴含着丰富的鲜甜,咽下后回甘更快、更持久。
此外,好原料的内含物质在释放时也会更平缓。心灵壹号明道茶叶的前两泡可能只出淡淡香气,却能泡上7-8泡,且每一泡的滋味,都有细微变化;而便宜的茶,第一泡味道浓烈,第三泡就只剩寡淡,这正是原料的差距。
(三)好茶的“淡”,藏在工艺里
如果说原料是茶的“先天”,工艺就是茶的“后天”。
心灵壹号明道的制茶师傅常说:“工艺不是给茶‘添味’,而是让茶‘显味’。”
为什么便宜的茶要做得浓?
——因为这类茶的原料本身香气弱、杂味多,甚至苦涩明显。制茶时只能用重火烘焙,通过高温挥发部分茶碱,掩盖杂味,同时让茶叶产生焦香、火香,入口味道便显得重。有些低端绿茶,喝起来有明显的“炒黄豆香”,正是因为重火掩盖了原料的不足。
但高端茶的工艺,追求的是“减法”。心灵壹号明道茶叶,从杀青到烘焙,每一步都控制在轻火范围,既能去除茶叶的生青味,又能保留茶氨酸的鲜、品种香的清。
![]()
正因为轻火留住了嫩芽的鲜爽,所以明道明前龙井才能甘香如兰;
正因为没有过度渥堆,明道普洱生茶才保留住了山头茶的野气和回甘。
![]()
好工艺是“因材施教”:对本身就优质的原料,不做多余修饰,让它的淡里显饱满、显层次;对有短板的原料,才用浓味去弥补。
这也是为什么懂茶的人,一喝就知道浓是本真,还是掩盖。
![]()
喝懂“淡”,才是喝茶的进阶。
很多人刚开始喝茶,喜欢追求“一口就有味道”的浓;但喝得越久,反而越会爱上“淡而有韵”的好。心灵壹号明道坚持做“专业的、源头的、大家的”好茶,不用强烈的味道诱惑你的味蕾,而是用绵长的香气、持久的回甘、丰富的层次来打动你。
我们的淡,没有苦涩的干扰,让每一分鲜爽、每一丝甘甜都清晰可见;我们的贵,是原料的精挑细选,工艺的恰到好处,更是喝到最后、唇齿留香的“值”。
![]()
下次再喝到淡茶,别急着下判断,多等几秒,感受一下喉头的回甘,闻一闻杯底的余香,或许你会发现,这才是茶真正的味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