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当代国画大师李继卿】
![]()
李继卿(1946- ),籍贯河北顺平,生于北京,号燕山樵公,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他出身军旅家庭,父亲李亚荣为华北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部部长(1960年晋升上校),常与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家聚会家中,受父亲影响自幼接受艺术熏陶。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于李可染、李苦禅、蒋兆和、刘凌沧等先生,后又拜在中国著名漫画大师方成、苗地先生门下;曾任人民日报社美术编辑,人民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京都书画艺术馆副馆长,香港艺术创作院名誉副主任,一级美术师,央美客座教授,鲁美客座教授,广美客座教授。被誉为当代画坛四老之一,开创了大写意绘画的新境界。其艺术足迹横跨亚欧,作品被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被誉为“承古开新的笔墨革新者”。
媒体访问一:李老师,听说您与绘画的结缘,背后有一段堪称“传奇”的故事?
李继卿放下手中的茶杯,眼中闪过一丝孩童般的光亮。“是啊”,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怀念,“如果不是六十多年前那个飘着细雨的午后,如果不是父亲那次‘不情愿'的带我出门,也许我这一生,都不会拿起画笔。”
![]()
命运的转折点
“那是1954年,我八岁。父亲李亚荣——白求恩大夫的得意门生,时任多位重要领导的保健医——原本答应周日带我去西郊公园(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动物园)看猴。不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绵绵细雨。我闹着脾气,父亲无奈,只好说:‘带你去个更有意思的地方。'”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齐白石的‘寄萍堂'。一进门,我就被墙上挂着的画惊呆了——那虾,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画中游出。我忘了哭闹,挣脱父亲的手,趴在一幅虾图前,看得如痴如醉。”
![]()
忘年之交的诞生:从诊脉到知音
“其实,父亲与齐老的相识本身就很奇妙。”李继卿娓娓道来,“当时齐老年事已高,组织上安排父亲为他调养身体。第一次见面,齐老正在作画,见父亲来了也不停笔,只伸出一只手让父亲诊脉。诊完脉,父亲轻声说:‘您老肝火旺,但笔下却沉稳得很。'就这一句话,让齐老放下笔,正视起眼前这个年轻的军医。”
“我父亲虽从医,却酷爱书法,对书画鉴赏也颇有心得。两人从医术谈到艺术,从养生聊到人生,竟一见如故。后来徐悲鸿先生来访时,见二人谈得投机,不禁感叹:‘这可真是文武相济,医艺相通啊!'”
![]()
改变命运的一笔:大师手把手启蒙
“那天在齐老家,我鼓足勇气问:‘齐爷爷,您能把虾画活,是不是会变戏法?'齐老听了哈哈大笑,对父亲说:‘你这小子,有灵性啊!'”
“他把我叫到画案前,铺开宣纸,握着我的小手,蘸墨、运笔。‘看好了,'他在我耳边轻声说,‘这一笔要慢,这一笔要快。虾须要轻,像这样......'”
“就是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毛笔在纸上行走的韵律,感受到了墨色在宣纸上晕染的魔力。当我看着自己(虽然是在齐老手把手指导下)画出的第一只虾时,那种震撼和得意至今难忘。”
曲折的拜师之路
“齐老见我有天赋,多次向父亲提出要教我画画。但父亲始终希望我子承父业,从医济世,就把这件事搁置了,到了要上高中时,父亲要让我去考卫校,我们父子俩没少闹别扭。”李继卿回忆道,“我那时倔得很,说什么都不肯学医,就认定了要画画。”在1957年齐白石先生逝世后,父亲的职务有所提升,后来看我对画画这件事的坚持,所以也对我慢慢没有那么强制了,父亲每每想起白石先生时也总让我给他画虾,之后因齐老在世时我们常出入寄萍堂时,与齐老的弟子李苦禅先生相熟。见我对绘画如此执着,父亲终于松口,通过这层关系让我拜入了李苦禅先生门下。
![]()
师承苦禅:在风雨中悟道
“苦禅老师教学既严谨又豪放,最重师造化。”李继卿生动地回忆道,“有一次下着倾盆大雨,他拉着我到院子里观察芭蕉。雨水打在芭蕉叶上噼啪作响,他却在雨中大声说:‘不看风雨,何以画风雨?'这一幕,我终身难忘。”
香山偶遇
“1962年,我随苦禅老师在香山写生时,偶遇了李可染先生。可染先生看了我的写生稿,沉吟片刻说:‘你的花鸟有筋骨,但山水缺血肉。筋骨血肉合一,方为真生命。'这句话如当头棒喝,让我茅塞顿开。”
“苦禅老师看出我的心思,欣然提笔写了一封推荐信。就这样,我持着恩师的手书,来到可染先生的‘师牛堂'拜师,成为同时得到两位泰斗亲传的弟子。”
问道兆和:在央美的求索之路
“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后,我经常带着作品去向蒋兆和先生请教。蒋老师为人谦和,每次都会耐心指点。久而久之,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把西方的人体结构,素描写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我的古典人物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继卿感慨道,“现在回想起来,能够先后受业于李苦禅、李可染、蒋兆和三位大师,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媒体访问二:现在回想起来,您觉得是什么让齐老对您这个孩子如此青睐?
李继卿沉思片刻:“后来齐老告诉我,他看中的是我看画时的眼神——那么淳朴,那么痴迷,就像他对艺术的追求一样简单、执着。他说,这种纯粹的热爱,是学艺术最宝贵的品质。”
尾声:传奇的延续
如今,李继卿的作品被世界各大艺术机构收藏,被誉为“承古开新的笔墨革新者”。但他画室的墙上,始终挂着那幅泛黄的《虾戏图》——那是他八岁时,在齐白石手把手指导下完成的第一幅作品。
“每次看到这幅画,”李继卿说,“我就会想起那个雨天的午后,想起齐老温暖的大手,想起艺术之门向我敞开的那一刻。”
从齐白石的寄萍堂,到李苦禅的雨中学艺,从李可染的师牛堂,到蒋兆和的谆谆教诲——一位军医父亲的最终理解,三位画坛巨擘的倾囊相授,一个孩子不改初心的热爱,共同谱写了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奇缘。
也许,这就是命运最动人的笔法:它总是在不经意间,为真正热爱的人,铺就一条意想不到的传奇之路。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