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阳光透过医院玻璃窗洒在志愿岗上,一场跨越科室、凝聚善意的生命守护接力悄然开启,将初冬的凉意化作沁人心脾的温暖,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传递蔓延。
![]()
爱心萌发:志愿岗上的紧急援手
当日在志愿岗服务的骨伤科医生王志超,被一位特殊的八旬老者牵动了目光。82岁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前行,旧衣衫沾着污渍,因便失禁散发的气味让周围人群下意识避让。没有亲人陪伴、没有通讯设备,连准确家庭住址都无法说清,老人枯瘦的手紧紧攥住王志超的手腕,浑浊眼眸里盛满的痛苦与无助,瞬间击中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
这份无助即刻点燃了众人的爱心。同在导医台带班的病案室副主任张彩红见状,快步上前与王志超一同安抚老人。交谈中他们发现,老人因胸部损伤剧痛难忍,连独立站立都异常困难。两人没有丝毫迟疑,迅速找来轮椅,小心翼翼搀扶老人坐下,护送途中,张彩红敏锐察觉到老人"无亲属、无联系方式、无确切住址"的"三无"特殊情况,深知此事刻不容缓,立即将情况上报医务科。医务科负责人张丰经接到消息后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安排成仲阳赶赴现场。抵达后,成仲阳与王志超、张彩红组成临时帮扶小组,合力将老人送至急诊科,并协调完成CT检查。
![]()
温情延续:病房里的尊严守护
初步诊断完成后,高龄孤寡老人的后续治疗与照料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医务科持续发挥统筹协调核心作用,经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将老人收入骨伤科住院治疗,为这场生命接力稳稳接住"最后一棒"。
如果说前期跨科室协作打开了生命通道,那么骨伤科护理团队的后续守护,则为老人重新拾起了做人的尊严与家的温暖。老人被推入病房时,身上的刺鼻气味让空气瞬间凝滞,但以护士长张慧园、副护士长张晓南、责任护士武佳琪为核心的护理团队,没有一人露出犹豫或嫌弃的神情——在她们眼中,眼前只有一位亟需关怀的长者。
![]()
"大爷,我是您的责任护士小武,咱们先慢慢挪到床上休息好不好?"武佳琪俯下身,用柔和语气安抚着,同时轻轻握住老人冻得冰凉的手。她很快发现老人紧绷身体不肯上床,细问才知,老人是怕弄脏干净床单。一旁的张慧园护士长看在眼里,当即自费为老人购置崭新纯棉内衣,轻声宽慰:"大爷您放心,衣服脏了能换,您身体舒服才最重要。"
![]()
一场细致入微的"焕新"行动就此展开。护士们端来温热清水,小心翼翼褪去老人脏污衣物,一遍又一遍轻柔擦拭身体,每一个动作都轻之又轻,还不时询问感受;脏毛巾换了一条又一条,老人脸上的局促不安渐渐消散,眼角泛起晶莹泪光。修剪嵌满泥垢的指甲时,护士特意用温水泡软后仔细清理;剃胡须时全程屏住呼吸控制力度,生怕弄伤老人皮肤;换上干净暖和的棉衣后,又细心垫上防污渍护理垫......
![]()
当病房里换上整洁气息,这位许久未感受过关怀的五保老人,嘴唇微微颤动着,用沙哑声音反复说着:"你们比亲人还亲,这里就像家一样暖。"护士们的"不嫌弃",如同穿透病房的暖阳,照亮了他孤寂的晚年时光。出院当日,护士长与主治医生亲自护送老人归家,帮他安顿妥当。老人紧握医护人员的手反复道谢,村干部也连连称赞:"你们不仅治好病,更暖了老人的心!"
![]()
医者仁心:人文关怀的生动诠释
对于这位八旬老人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救治,是生命寒冬里最珍贵的温暖;但对于我院全体医护人员来说,这只是日常工作中一次寻常却必然的坚守。我们始终坚信,医学的温度从不在宏大宣言里,而藏在每一次俯身询问的关切中,在每一双传递力量的手掌上,更在面对困境时"不抛弃、不嫌弃"的坚守里。医学的真谛,既要以精湛技术对抗病痛,更要以心灵暖意照亮被忽视的角落。
这不仅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医疗救治,更是我院"以人为本、服务有温度"理念的生动实践。从志愿岗的初次援手,到行政科室的高效协调,再到临床团队的无微不至,每一位参与者都用善良筑牢守护防线,用专业化解救治难题,用担当诠释医者使命。这场跨越科室的爱心接力,谱成了一曲回荡在医院的温情乐章,也让"医者仁心"的印记深深镌刻在患者心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