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刷到一则令人窒息的视频——
画面中,一位中年男子正在和自己母亲争吵。
可说着说着,母亲却突然对着儿子喊了一句“爹”:
“行了吧,行了吧,爹。”
图片
这让男子多年积压的情绪,瞬间迸发。
本来坐在沙发上的他猛地站了起来,还把手上的手机用力一摔,崩溃地质问:
“你是不是要逼死我,为什么叫我‘爹’。”

图片
而他们争吵的原因,是这样的——
这位男子已经连续上了几天班,当天本来想着休息一下。
可母亲非吵着要回一趟老家,任凭儿子怎么说,她都要回去。
男子实在拗不过母亲,只好开车带着她往老家赶。
可好巧不巧,在返程回来的路上,他们又出了车祸。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男子本就很累,心情又差,所以就说不想吃饭。
结果母亲却觉得,儿子翅膀硬了敢不听自己的,于是就各种刺激他。
这才有了开头母亲喊儿子“爹”的那一幕。
![]()
图片
本以为事情就到这里了,可没想到母亲之后的一系列行为,更加令人窒息。
在男子回屋后,这位母亲非但没有消停,反而又突然跪了下来,磕起了头来。
儿媳见状,赶紧放下婴儿车,过去扶她起来。
而屋里的男子看到这一幕,情绪愈发崩溃。
他也只得跪在地上,一次一次地磕头,绝望地嘶吼:
“我的亲妈,我的亲妈啊。”
![]()
图片
当妈的给儿子下跪,这换了谁不崩溃啊。
而且,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长辈给晚辈下跪,那晚辈是要折寿的。
这位妈妈这么大年纪了,又在最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山东,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懂。
但她还是只管自己的感受,用“下跪”这种方式来逼迫儿子。
最后,男子也只能嘶吼着央求自己的母亲:
“你赶紧搬走,别再折磨这个家了。”
![]()
图片
这则视频是男子的妻子发出来的,她还表示:
结婚5年来生了两个孩子,但婆婆一次月子都没照顾过,孩子生病也从来不过问。
每次想要婆婆来帮忙,婆婆也总是用老家的各种事来推脱。
婆婆还经常挑拨小两口的关系,唆使自己儿子离婚。
但好在,博主的心态很好,也很明事理。
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婆婆造成的,所以隔空对婆婆表示:
“你们越盼着越不离,是你们把儿子越推越远,我们会过得越来越好!”
![]()
图片
而在评论区,网友们也炸锅了。
有网友说:
“只有远离这种精神内耗的人,才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
图片
有网友表示,自己的母亲也是这样,现在只要她一说话就应激。
![]()
图片
还有网友一针见血:
“她把你逼疯,然后静静地主老看你表演,最后说你不孝顺,老套路了。”
![]()
图片
看完这个视频,真的让人挺窒息的。
唉,有些人真的活到老了,一辈子也没活明白。
明明是孩子最亲的人,可却总是想要通过折磨、操控自己的孩子,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权力感。
可当他们把“下跪”当成一种控制孩子的手段——
再亲近的血缘,也会被一点点磨没。
02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NPD人格”。
NPD 是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缩写,全称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而“NPD型父母”,通常会有以下表现——
以自我为中心,把子女当作满足自己虚荣心或控制欲的工具;
嫉妒心强,缺乏同理心,不太能体会孩子的感受;
觉得自己非常重要,习惯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图片
NPD患者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也常常让身边的人痛苦不堪。
他们仿佛是家中的“矛盾制造机”,总能掀起各种事端,让争吵和压抑成为日常。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有没有人真的很讨厌自己的妈妈?”
![]()
图片
里面有一个回答,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题主说,自己的妈妈每隔上两周,就要包上一大锅肉粽。
他们生活在上海,夏天的气温能到三十七八度,但她妈妈依旧要包。
而且每个都巨大无比,包满了又肥又腻的肉,在夏天根本毫无食欲。
但就算冰箱都已经堆满了粽子,她妈妈依旧要包。
而为什么她要做出如此怪异的行为呢?
这就要追溯到某一年的端午节。
当时,她妈妈包了肉粽,可题主老公也做好了一大桌饭菜。
于是,粽子就被冷落了。
而在第二天,她妈妈就把所有的肉粽都送给亲戚,一只也没给他们留。
收到粽子的亲戚们表示,粽子很好吃。
从那之后,这位妈妈更加来劲了,每隔两周就包一大锅粽子送过去。
不仅如此,她还总是要念叨:
“别人都喜欢我的肉粽,就你和你老公不吃......”
![]()
图片
说实话,看得真是心累。
不就一锅粽子吗,孩子不喜欢吃就不吃呗。
可在这位妈妈看来,粽子早已不仅仅只是食物,更代表着一种长期的、报复性的提醒:
看吧,这么好吃的粽子你们都不吃,有你后悔的。
更恐怖的是,这场“惩罚”竟然持续了数年之久。
她偏执地想要子女低头,这样就能得到一种“赢”的快感。
可结果就是——
女儿离她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说出缓和的话,做出和解的表达。
![]()
图片
而在心理学上,这位妈妈的这种需求,也被称为“自恋供给”。
“NPD人格”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他们极度需要外界的关注和反馈,来填补内心的空洞,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
无论是赞美、崇拜,或者是恐惧、愤怒。
理解了这一点,很多家庭矛盾就有了答案。
儿子结婚了,在外人看来儿媳各方面都很好,但婆婆就总是挑刺,挑拨小两口关系。
因为儿子将情感重心转移到妻子身上,这对她而言,无异于一种“背叛”和“抛弃。”
一顿热闹的年夜饭里,大家都其乐融融,可老父亲却突然就是不上桌吃饭。
因为大家都开心了,对他来说便意味着,他被“冷落”了。
![]()
图片
这就是“NPD型父母”。
他们无法在一个健康、平等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正常的爱与关怀,无法喂养他们巨大的自我;
唯有冲突、屈服和绝对的服从,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于是,亲情变成了一场漫长的权力游戏。
子女的快乐和幸福,不再是他们的追求,反而成了对他们权威的挑战。
他们宁愿要一个支离破碎但自己能完全掌控的家庭,也不要一个和睦美满却无需他主导的生活。
03
想起了大才女张爱玲。
幼年时,父亲待她凉薄,于是她费尽千辛万苦,投奔了母亲。
没想到,母亲也是典型的“NPD型父母”。
同样对她不好,还事事迁怒她。
她没有什么生活技能,母亲骂她笨;
她的衣服不合体也不够时尚,遭到母亲的冷眼;
她把得来的奖学金拿回家,反手就被母亲打牌输掉了。
她拿了第一笔稿费八百块钱,可母亲竟然怀疑,她是因为和老师有不当关系才拿到了钱。
甚至,在她洗澡时,母亲还去偷看她的身体,想发现点什么。
而在有了自立能力之后,张爱玲用了一种决绝的方式,逃离母亲。
她攒够了钱,冷静地还给母亲,并附上一封信:
“以后即便再怎么困难,我也不会再寻求你的帮助了。”
此后余生,她真的再未与母亲相见。
![]()
图片
当然,我们不必效仿张爱玲这种极端的方式。
但她的经历无疑是一面镜子——
当亲情只剩下无尽的消耗与伤害时,保持距离不是不孝,而是自救。
而其中的关键是,要做到这三点。
第一,建立坚硬的“边界”。
你要在内心筑起一道墙,清晰地认识到:
“那是你的情绪,不是我的责任。”
不要分享你的私生活,无论是好事(他们会抢功或心生嫉妒),还是坏事(他们会介入或大肆渲染)。
学会用“好的”、“我知道了”来回应,而不去争辩对错。
你的平静,就是你最坚固的防线。
第二,停止“喂养”。
NPD人格赖以生存的“养料”,正是你强烈的情绪反应。
无论是愤怒、争辩、哭泣还是苦苦解释。
你越是反应激烈,就越会助长对方的行为。
收回你的关注,就是掐断了他们的能量来源。
当一场戏没有观众,演员自然也就演不下去了。
![]()
图片
第三,放弃对“正常父母”的幻想。
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许多人无法逃脱,恰恰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丝幻想:
“他们内心还是爱我的”,“也许他们会改变”。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你面对的不是偶尔犯错、能够沟通的父母,而是一种稳定的人格模式。
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你没有一个“正常”的父母。
只有当你放弃了这个幻想,停止向他们索取你永远得不到的爱,你才能真正看清这种控制。
才能把能量收回,专注于构建属于自己的、健康的生活。
最后,请一定要记住: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
逃离NPD人格父母,不是让你成为一个绝情的人,而是为了解脱。
毕竟,你的自由,才是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