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记忆的闸门在爷爷九十岁寿宴那天缓缓打开。四世同堂的客厅里,刚学会走路的小曾孙正用稚嫩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划动,全息投影的蛋糕在空气中缓缓旋转。这个画面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时光的隧道。
爷爷是五十年代的军人,褪色的军装照上,那双眼睛明亮如星。"那时候,最光荣的是穿上这身军装。"他常说。六十年代,他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当了一名工人,那是一个"工人老大哥"最受尊敬的年代。
我父亲是七十年代的下乡知青。他总说,那段岁月虽然艰苦,但田野和星空赋予了他们一代人独特的理想主义气质。八十年代,他成了第一批"个体户",在街角开了家小书店。"那时候,人们看我们的眼神,有怀疑,更有羡慕。"
我的成长轨迹刻着九十年代的印记。那时最酷的不是成为公务员,而是做个"搞互联网的"。我的大学室友退学创办网站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可不到五年,他成了报纸上的创业明星。
表哥赶上了零零年代的房地产热潮。十年前的家庭聚会上,他拿着楼盘图纸侃侃而谈的样子,俨然是全家最见多识广的人物。而我的表妹,一个十年前还在被说"不务正业"的短视频博主,如今已是千万粉丝的"网红"——这是十年代的奇迹。
"你们知道现在最抢手的是什么人吗?"表妹打断我的思绪。她公司刚以百万年薪挖来一位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这才是二十年代的弄潮儿。"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未来。学生物工程的侄女说,她导师预测,三十年代将是生物科技的黄金时代。"等你们需要基因治疗的时候,就知道我们的重要性了。"
刚在国外攻读环境工程的堂弟接过话茬:"要我说,四十年代最吃香的肯定是我们这行的。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工程师才是未来的拯救者。"
"那五零年后呢?"上初中的小侄子眼睛发亮,"是不是就可以当太空人了?"
"也许不用等到五零年。"我拿出手机,给他看正在建设的中国空间站最新视频,"未来的太空探索者,可能就在你们中间。"
讨论越来越热烈。学哲学的堂姐说,等人工智能全面普及,社会最需要的可能是"AI伦理师"——确保机器保持善意。学心理学的妹妹则认为,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会越来越重要。
"到八九十年代,你们这代人都老了。"爷爷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笑意,"到时候,帮人延长寿命的医生、设计智能城市的工程师,会不会最受欢迎?"
客厅静了下来。窗外,这个城市的天际线在半个世纪里完全改变了模样。从爷爷的军装到我的智能手机,从工厂的烟囱到云端的数据,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时代的呼唤。
"所以,什么是'吃香'?"爷爷的目光扫过满堂儿孙,"就是在你的时代里,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我望着小侄子专注的全息投影的模样,忽然明白:时代的潮水永远向前,每一代人都是浪花,也都是长河的一部分。真正"吃香"的,不是某个特定职业,而是那些能读懂时代脉搏,并为之贡献智慧与热情的人。
夜深了,寿宴散去。我独自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工地上智能机器人的作业灯光。那些光点,像是从过去射向未来的箭,又像是从未来照回现在的灯。而我们现在经历的每一个当下,都在成为子孙后代口中的"那个年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