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白晨
日前,广东省清远市迎咀水库出现一起大规模放生野猫事件,再次将不当放生这一备受争议的话题推至公众视野。
放生本质上是践行对生命的尊重。然而,如今有些人将放生简化为“完成仪式即可积德”的功利行为,甚至忽视物种适应性、生态安全性,只图心里踏实,不管后果。野猫放生事件中,大量野猫作为外来物种,一旦进入水库周边的自然环境,大概率窜入山林捕食鸟类或因应激而跳水死亡,放生者是以“护生”之名行“杀生”之实。
近年来,类似的畸形放生事件频发,从随意放生外来物种破坏当地生态,到“放生矿泉水”,再到如今在水库边放生大量野猫,形式越发荒诞,背离行善的初衷。
要破解这一困局,关键在于让善意回归理性。真正的善举不应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更要考虑实际后果。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法规,明确不当放生的法律责任,并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制止高风险行为。同时,需通过多元渠道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行善观念。
行善不是表演,而是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面对放生野猫这类事件,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善心”,更是建立在理性与责任之上的“善举”。唯有如此,善意才能真正守护生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