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新规落地,公务员辞职的五条“生死线”,触碰代价巨大!
傍晚的小区长椅上,张阿姨正跟老邻居念叨:“我家侄子考公三年才上岸,怎么刚干两年就想辞职创业?”;写字楼的茶水间里,刚入职的年轻人凑在一起聊:“公务员是铁饭碗,辞职是不是想走就走?”;就连家庭群里,长辈们也总说“体制内稳当,可别瞎折腾”。其实不光普通人好奇,不少身在体制内的公务员也会琢磨“辞职”这事儿——毕竟谁还没个职业追求,或是想换种生活方式。但10月29日19点08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送的一张看似平淡的“一图读懂”,给所有有辞职想法的公务员泼了盆“清醒水”。这张图没有雷霆万钧的措辞,没有剑拔弩张的语气,却把辞职的五条“生死线”讲得明明白白,碰一条都可能影响征信、丢了职业前途,甚至涉嫌违法,可不是想走就能走那么简单。
![]()
一、服务期未满:想溜?违约金+征信污点双暴击
先说说最常见的“红线”——最低服务年限没到。不管是考录时明确写了“服务期3年”“服务期5年”的岗位,还是基层公务员默认的服务要求,没熬到时间就想辞职,门儿都没有。
按照《公务员法》和招录公告的明确规定,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通常是3-5年,尤其是乡镇、偏远地区或特殊岗位,服务期要求更严。要是强行辞职,首先单位会直接驳回申请;如果执意离岗,不仅要赔偿单位的培训费用、招录成本,还会被记入诚信档案,以后再想考公、考事业单位,甚至进国企,都会受影响。更关键的是,部分地区还会同步影响个人征信,贷款、办信用卡都可能受牵连,这笔“冲动的代价”可不小。
二、涉密岗位脱密期:没到期辞职?涉嫌违法
手里握着重任的涉密岗位公务员,辞职更是“不能任性”。不管是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还是掌握核心业务数据的岗位,都有明确的“脱密期”要求——密级越高,脱密期越长,短则6个月,长则3年。
10月29日的新规特别强调,脱密期内不能擅自辞职,必须留在原岗位或指定岗位继续工作,直到完成信息交接、符合离岗条件。要是偷偷跑路,不仅会被追责,还可能涉嫌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情节严重的甚至要负刑事责任。简单说,涉密岗位的公务员,辞职不是“走流程”,而是“等合规”,没熬到脱密期,想都别想。
三、未办结事项/任职回避:“烂摊子”没清不能走
还有两种情况,就算服务期到了、不涉密,也不能说走就走。第一种是手里有未办结的重要事项——比如正在跟进的案件、没收尾的项目、没移交的关键工作,只要这些“烂摊子”没清完,单位就可以驳回辞职申请。
第二种是没完成任职回避整改的。比如你的亲属在你管辖的单位、有业务往来的部门任职,还没调整到位;或者你本人还在回避期限内,这些都得先处理好才能提辞职。新规里说,这是为了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公正性,要是带着“没解决的问题”辞职,既影响单位工作,也可能给自己留隐患。
四、违纪违法未处理:有“污点”想溜?门都没有
最后这条“生死线”最关键:只要身上有违纪违法的“污点”没处理完,想辞职逃避责任?根本不可能。不管是正在接受纪委监委调查、审计审查,还是已经查实有违纪行为但没整改、没缴纳罚款,或是涉及职务犯罪还没结案,都不能办理辞职手续。
新规明确,这种情况下辞职申请会直接被拒,而且还会继续推进处理程序——该处分的处分,该追责的追责,想靠“辞职”金蝉脱壳,纯属白费功夫。甚至有些情况,就算处理完了,单位也有权根据情节,限制你辞职后的从业方向,比如不能在相关行业任职,避免利益输送。
其实这五条“生死线”,不是不让公务员辞职,而是怕大家一时冲动、踩了规矩。体制内的工作有保障,也有责任,辞职前先对照着新规看看,有没有没满足的条件、没处理的问题,别等触碰了“红线”,才后悔没看清要求。毕竟职业选择没有对错,但守规矩、明底线,才能走得更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