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张守营
“十五五”时期即将开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始终是我们必须直面回答的时代课题。这不仅是战略层面的考量,更是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命题。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没有发展的安全,如同无源之水。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安全的发展,好比沙上筑塔。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充满挑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观察现实,矛盾无处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扩张,却伴随电池污染隐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但数据安全风险如影随形。这些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统筹兼顾的系统工程。就像驾驶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既要保持前进速度,又要随时准备应对弯道和障碍。这需要精准的操控能力,更需要长远的路线规划。
关键领域的安全屏障必须筑牢。粮食安全是民生根本。18亿亩耕地红线要坚决守住。能源安全关乎经济命脉,要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科技安全决定未来竞争力,要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金融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要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这些领域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影响全局。
历史经验值得借鉴。上世纪石油危机促使日本转型节能技术,最终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今天的中国同样面临类似的机遇与挑战。关键是要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在应对风险中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未来风险更具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伦理、基因编辑边界、太空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都潜藏着未知风险。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更灵活的风险预警机制。就像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要从整体系统入手,提前干预,防微杜渐。
社会韧性同样重要。经济波动时,民众信心比黄金更珍贵。金融风险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反映在预期里。筑牢安全屏障,既要防范外部冲击,也要稳定内部预期。这需要加强风险教育,提升全社会应对能力。
韧性不是僵硬,而是柔韧。如同竹子,能在风中弯曲而不折断。这种特质正是我们应对未来风险所需要的。在“十五五”规划中,要注重培育这种系统性韧性,让发展与安全在动态中实现平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与安全的平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这需要系统思维,也需要务实精神。既要着眼长远谋划,也要立足当下行动。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没有现成模板。每个决策都在创造历史,每个突破都在开辟未来。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统筹兼顾,就一定能走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辅相成的新征程。
这艘航船正在破浪前行。我们既要确保航速,也要把稳方向。既要应对眼前风浪,也要预见远方的暗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岗位都是航行的参与者,每个决策都关乎航程的顺利。让我们以智慧和勇气,共同驾驭这艘航船,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