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为了孩子,撑下去?
![]()
![]()
今天刷微博看到这串数据:2023年《离婚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白皮书》说,父母真离了,42%的孩子会焦虑,但父母要是能好好说话,76%的孩子其实压根没事。
——所以,难受的是你,还是孩子?
孩子不是玻璃做的,可很多人不信。
我隔壁那对去年刚办完手续的老王夫妻,离的时候把朋友圈都删光了,怕孩子刷到。
结果小姑娘把爸妈拉在一起开家庭会议,第一句话是:“你们别演戏了,吵归吵,家长会谁来?
”我当时听了差点笑出声,可这就是小孩的真实想法:他们更怕装,不怕真。
我自个也离过。
离了以后才真正明白,孩子其实比大人清醒,他们早就在饭桌上看出谁夹菜手在抖,谁回家先洗头换衣服。
只要大人别拿孩子当挡箭牌,情绪别扔给孩子,他们反而松一口气。
有人担心再婚以后更乱。
民政部最新数,再婚家庭平均磨合两年起步,六成矛盾出在继子女教育上。
听起来吓人,可细想也就那么回事:无非是谁管作业、谁掏钱补课、周末到底跟谁。
提前说清楚,写个微信群公告都管用。
真想继续撑也行,别骗自己。
北师大出了个“离婚冷静期心理支持计划”,我试过一次热线,四十分钟,值班老师就问了三个问题:你还想不想和对方说话?
孩子最近笑得多不多?
你们最后一次一块出门是什么时候?
我答完就挂了,答案其实在心里。
不想撑的,也别怕。
上海试点法院已经开始做“离婚家庭子女心理评估”,评估完直接分抚养时间,精确到周三晚上七点到九点视频通话。
不是温情牌,是死规定,反而省事。
至于共同抚养,没啥玄学。
把群名改成“××父母工作群”,不骂街,只谈接送表;支付宝建个共同账户,一笔笔记补课的钱;节假日前先问孩子想去谁家,别抢,孩子自己会选。
做到这三步,基本不会太难看。
最怕的那种是:嘴上说“为孩子好”,实则把离婚当失败。
其实失败的是让冷漠住在家里的每一天。
离或不离,孩子只想看见两个还能坐下来签试卷的大人。
剩下的,都是大人的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