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国家宁可让上万工人饭碗不保,也要把“反华”写进法律?这事儿就发生在捷克,一下子把不少人都看傻了眼。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少数政客作秀,那可真是小瞧了事情的严重程度。先来点冲击力的数据——捷克汽车产业最近遭遇大麻烦,特别是给斯柯达供货的企业,直接面临11000人失业的危机。很多人可能知道,斯柯达虽然是德国大众旗下,但其实它的根儿就在捷克。这事儿闹到什么地步?捷克的产业联盟自己都发报告说,如果和中国的生意继续黄下去,整个莫拉维亚地区都得跟着遭殃。
![]()
你可能会问,生意上的事怎么能和政治搅合到一块?可放在捷克,这还真不是个例。说到底,这一切都跟捷克政坛那几位“明星人物”分不开。比如布拉格市长贺瑞普,这哥们一上台就搅起了大风浪。他先是高调炒作所谓“国家安全”问题,联合捷克网络安全部门,把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列成了高风险名单。结果,捷克政府上下都不敢用华为设备了,完全把中国科技企业拒之门外。有意思的是,有调查显示,当年欧洲各国里,捷克是最早对中国5G说“不”的国家之一。
![]()
事情还没完。2019年,贺瑞普又推动布拉格市议会跟北京市“断交”,理由是拒绝“一个中国”条款,转而和台北牵手。原本布拉格动物园和北京谈着引进大熊猫,这一下子也被叫停,转头让台湾送了只穿山甲。这波操作,不仅让不少人觉得荒唐,还让中捷关系跌进了冰窟窿。
要说捷克政坛的“戏精”,还得提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他2020年带着89人大团跑去台湾访问,完全不管本国总统和总理的反对。要知道,捷克总统泽曼和总理巴比什当时是公开发声明反对这事,认为这属于“幼稚的挑衅”。结果还是没拦住,维斯特奇尔硬是成了捷克历史上访台阵容最大的人。后来新总统帕威尔也没闲着,公开说出“台湾有事就是欧洲有事”这种话,比美国还直接。
![]()
表面看是政治立场,其实背后都和经济分不开。捷克曾是苏联阵营里相对富裕的国家,靠汽车和机械吃饭。可惜的是,这几年中捷合作的机会被一道道政策堵死,想来投资的中国企业也纷纷撤退。长城汽车原本准备在捷克建厂,后来被政策吓跑,宁可赔大额违约金也要撤走。捷克政府收了点违约金,看似赚了,其实前期修路、建厂、补贴的钱全打了水漂。更糟糕的是,中国企业走了,本土的小厂子根本接不住大单,工资降、裁员潮说来就来。
![]()
不仅是工厂工人日子难过,就连捷克引以为傲的展会都受影响。比如“布尔诺国际工程机械展”,中国企业原本每年都是大客户,展馆里人山人海。现在中国参展商人数大砍,展会面积缩水了七分之一。展台空着,租金却还得照付,主办方也直呼吃不消。有媒体统计,过去三年,捷克同中国的贸易总额下降超过25%,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捷克的“反华”还不止停留在政治和经济层面。2020年,捷克修改刑法,把“宣传或支持共产主义”明文列入犯罪,最高可判5年,和纳粹相提并论。在欧洲,这种立法极为罕见。对此,布拉格查理大学曾做过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中小企业主对政府的对华政策很不满,但普通白领中只有不到三成的人能意识到贸易下降和失业风险的关系。也就是说,信息不对称正让社会变得更割裂。
![]()
捷克“反华”其实并非孤例。2022年,立陶宛因“台湾代表处”事件与中国关系紧张,捷克还站出来声援立陶宛,甚至派高级外交官访问维尔纽斯,呼吁欧盟集体应对中国的反制。2021年,捷克还和波兰、斯洛伐克一起加入“十字路口倡议”,公开反对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称其带来“债务陷阱”。这些举动让捷克在欧洲小国中成了“出头鸟”。
捷克政坛这种“高调跟美国站队”的风格,说白了是一种摆脱过去苏联阴影的急切心理。可问题是,美国对这些小国的实际支持有限。近年来,因为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美国对欧洲小国的关注明显下降。帕威尔总统高调支持乌克兰、靠拢北约,虽然在政治上很有“存在感”,但经济上并没有带来什么实惠。捷克自己产业都快顶不住了,外部靠山也靠不牢,日子就更难了。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