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深夜,前同事林姐给我发消息:“简历改到凌晨两点,HR说我‘十年大厂经验,不如应届生能加班’。”
她36岁,复旦硕士,前互联网公司市场总监,生完二胎回归职场刚两年,就赶上部门裁员。更扎心的是,面试时面试官盯着她的简历问:“孩子上小学,能接受出差吗?” 林姐没敢说“女儿每天要等我讲睡前故事”,只能含糊点头,结果还是没拿到offer。
这不是个例。
智联招聘2024年调研显示:35岁以上职场女性中,高知宝妈(本科及以上学历)遭遇裁员的比例达42%,求职时被问“家庭与工作如何平衡”的概率超85%(数据出处:智联招聘2024年《35+职场女性就业现状报告》)。她们曾是行业骨干,手里攥着名校文凭和十年经验,却在“体力拼不过小鲜肉、时间绊于娃”的困境里迷茫。但身边那些翻盘的宝妈证明:35岁不是“职场终点”,而是“经验变现的起点”——把十年积累的人脉、技能拧成“绳子”,反而能走出比职场更宽的路。
一、从大厂总监到新加坡中介:十年人脉,成了“佣金密码”
我的前领导张姐,38岁从阿里离职后,全家搬去新加坡。全职带娃两年,她考了新加坡房产中介牌照——这牌照门槛不低,要通过6门考试,通过率不到30%,但佣金可观,一套房能抽1.5%-2%(数据出处:新加坡房地产代理理事会2024年统计)。更重要的是“不用坐班,没有KPI”,她每天送完娃去图书馆刷题,下午见客户,晚上陪娃读书。
她的客户,大多是以前的同事和行业伙伴。有个前同事要在新加坡买学区房,张姐不仅帮他找房源,还联系了当地的国际学校老师,甚至推荐了靠谱的装修队——“这些不是房产中介的活儿,但我十年大厂积累的人脉,刚好能帮上忙”。去年她卖了5套房,佣金比在阿里当总监时的年薪还高。“以前觉得‘人脉是职场资源’,现在发现,人脉是‘自己的底气’”,张姐说,最让她开心的是“下午三点能去学校接儿子,不用再跟他说‘妈妈要加班’”。
这就是高知宝妈的优势:十年职场不是“废柴”,是“创业底料”。你认识的客户、懂的行业规则、攒下的信任,比“能加班”更值钱。
二、真丝睡衣卖成“私域爆款”:把“挑剔”变成生意
朋友阿瑶,37岁前是奢侈品公司的市场经理,生完娃后嫌通勤累,离职创办了自己的真丝睡衣品牌。她没开网店,就靠朋友圈和私域群——几百个客户全是以前的同事、客户,甚至是娃同学的妈妈。
她的杀手锏是“懂女人”:以前做奢侈品营销时,她知道中高端客户怕“撞款”,就找工厂做小众设计;知道宝妈们在乎“舒服”,就用40姆米的重磅真丝,比市面常见的22姆米厚一倍。有次一个客户说“睡衣领口太松”,她第二天就找版师改,还亲自寄过去试穿。“做小众品牌,拼的不是规模,是‘用心’”,阿瑶的私域群里,复购率超60%,去年流水破了300万。
最让她骄傲的是“时间自由”:早上送娃上学后去工作室盯生产,下午四点就能回家陪娃写作业。“以前在公司,开不完的会,加不完的班,连娃的家长会都没去过;现在虽然累,但能看着娃长大,值了”。中国私域电商协会2024年数据显示:高知宝妈创办的小众品牌,私域复购率平均比普通商家高35%,因为“她们更懂目标客户的需求”(数据出处:中国私域电商协会2024年行业报告)。
三、从金融高管到服装设计师:36岁裸辞,八年磨一剑
在公益组织认识的李姐,更“狠”——36岁从国企金融高管裸辞,带女儿去美国读书。她英语不好,没学过绘画,却用八年时间从“金融小白”变成了服装设计师,现在有了自己的原创品牌。
她的转型不是“头脑发热”:在美国陪读时,她发现很多华人妈妈找不到“既舒服又好看”的亲子装,就报了社区学院的服装设计课。从画图纸到踩缝纫机,她每天等女儿睡了学到凌晨;为了找面料,跑遍了纽约的布料市场。刚开始她在朋友圈卖自己设计的亲子装,慢慢积累客户,现在不仅有了线上店,还在当地开了小工作室。“别人说我‘疯了’,放弃百万年薪去学画画,但我喜欢做衣服,看着客户穿上我设计的衣服笑,比签几百万的单子还开心”。
她的故事不是“人人都能复制”,但思路值得借鉴:把“兴趣”变成“越老越吃香”的技能。比如考个营养师证、中医健康管理师证,或者学高端收纳——这些行业靠经验说话,35岁不仅不是劣势,反而更有优势。香港一些一年制的硕士专业也很适合,比如健康管理、教育心理学,既能快速转型,又能链接当地资源(数据出处:香港高校2024年硕士招生简章)。
四、别让“35岁”困住你:你的积累,都是“翻盘资本”
身边还有很多宝妈走出了自己的路:做快团团长的王姐,靠以前做采购的经验选品,半年做到“万人团”;做保险代理人的陈姐,用金融行业的专业知识服务高端客户,成了MDRT(百万圆桌会员);就连帮家里理财的赵姐,也靠十年的投资经验,把家庭资产打理得井井有条,比上班时的工资还多。
她们的共同点是:不把“35岁+宝妈”当“标签”,而是当“优势”。
你十年职场积累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脉资源,都是刚毕业的小鲜肉没有的;你为娃学习的“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反而让你更懂客户、更有耐心。
就像我自己,最近也在琢磨转型:我喜欢独立游戏,有全球发行经验,身边有朋友在做研发,未来离职后打算从“服务身边的游戏团队”做起——帮他们做发行策划,既不丢老本行,又能灵活陪娃。虽然还在犹豫要不要去香港读个游戏设计硕士,但我知道:我的十年经验不是“包袱”,是“底气”。
结尾
前几天林姐给我发消息,说她找到了新方向:用以前做市场的经验帮朋友的亲子机构做运营策划,不用坐班,每周去两次,既能照顾娃,又能用上自己的技能。“以前觉得被裁是‘天塌了’,现在发现,35岁不是终点,是换条路走的开始”。
35岁高知宝妈,从来不是“职场弃子”。
你的十年经验、你的人脉资源、你的用心和坚持,都是别人抢不走的“资本”。别被“体力拼不过小鲜肉”“要照顾娃”困住——换个赛道,把积累变现,你会发现,比职场更宽的路,就在脚下。
毕竟,你的价值,从来不是“能加班到几点”,而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
小角度看世界,都是偏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