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翻央视采访片段时,我突然被一个细节戳中 ——
68 岁的凯文・凯利(Kevin Kelly)坐在镜头前,指尖轻轻抚过一副银框眼镜的镜腿,眼睛里的光像星星落进去:“你知道吗?我拿过无数科技产品的原型,但这副眼镜,让我想起 30 年前第一次摸到手机的那种震颤。”
![]()
作为《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科技想要什么》的作者,这个被称为 “科技界预言家” 的男人,一辈子都在追着未来跑。他预言过互联网的爆发、社交媒体的崛起、可穿戴设备的普及 —— 但这一次,他说 “未来” 不是在纸上,而是 “就握在中国工程师的手里”。
一、“完美设计?不,是 “把科技藏进生活里” 的狠劲”
采访里有个特写:凯文・凯利把眼镜戴到脸上,停顿了三秒,突然笑出了声:“哦,天哪,它轻得像我早上戴的普通眼镜 —— 我甚至忘了它是‘智能’的。”
这是他口中 “完美设计” 的第一层含义:不刻意强调 “科技感”,而是让科技 “隐身”。
![]()
他举了个例子:很多智能眼镜为了装摄像头、传感器,把镜架做得厚重,戴半小时就压得鼻梁疼。但中国团队的原型机,镜腿厚度和普通金属眼镜差不多,重量只有 28 克 ——“你可以戴它逛一天街,不会想起自己戴了个‘设备’。”
更让他惊讶的是 “性能的克制”。
“我见过太多团队为了‘参数好看’,把眼镜做成‘小型电脑’:装 4K 屏、跑大型游戏,但这样的产品永远不会普及 —— 因为它忘了,眼镜的本质是‘辅助生活’,不是‘取代生活’。”
中国团队的思路正好相反:他们把显示效果做到 “不眩晕”(采用微 OLED 屏,刷新率 120Hz,和人眼刷新率几乎一致),把续航做到 “日常够用”(轻度使用 8 小时,快充 15 分钟用 2 小时),把交互做到 “自然到像呼吸”(语音指令识别率 98%,手势控制只需轻轻晃一下手腕)。
![]()
“这不是‘堆料的胜利’,是‘懂用户的胜利’。” 凯文说这句话时,手指敲了敲眼镜的镜腿 —— 那里藏着一个微型麦克风,“他们没有做‘最厉害的眼镜’,而是做了‘最愿意被每天使用的眼镜’。”
二、精良性能?是 “把未来的交互,变成今天的习惯”
采访中,凯文・凯利做了个动作:他对着空气说了句 “查一下明天的天气”,眼镜镜片上立刻弹出了北京的气温曲线;他抬起手比了个 “OK”,屏幕又切换成了微信消息 ——全程没有碰手机。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往前凑了凑,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手机的交互是‘低头 + 触屏’,而智能眼镜的交互是‘抬头 + 自然动作’——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交互方式:用眼睛看,用嘴说,用手比。”
这就是他口中 “精良性能” 的核心:不是 “更强大的功能”,而是 “更自然的连接”。
他举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年在硅谷试戴某品牌的智能眼镜,想调亮屏幕,需要按三个按钮;想切换应用,得喊三声 “嘿,XX”。但中国团队的眼镜,只要眨一下右眼(自定义手势),就能调亮;说 “我要导航去国贸”,路线直接投射在视野右下角 ——像有人在你耳边轻轻说 “这边走”,而不是把地图砸在你脸上。
“我研究了 20 年可穿戴设备,” 凯文说,“所有失败的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让用户适应科技。而中国团队在做的,是让科技适应用户。”
三、下一代超级终端?不,是 “手机之后,人类的第二张脸”
采访最让我热血沸腾的,是凯文・凯利的那句断言:“这副眼镜,会像手机一样普及 —— 甚至比手机更普及。”
为什么?因为手机解决的是 “连接信息”,而智能眼镜解决的是 **“连接更真实的世界”**。
他给了三个场景:
早上赶地铁,不用低头刷手机看消息 —— 眼镜会把重要通知 “浮” 在眼前,你盯着地铁门的时候,就能看完一条工作微信;
周末陪孩子去公园,孩子问 “那朵花是什么品种”—— 你不用掏出手机查,眼镜已经识别出 “这是二月兰,花语是‘谦逊的爱’”,直接念给孩子听;
加班到深夜,老婆发消息说 “孩子想你了”—— 眼镜会弹出视频通话窗口,你看着电脑敲代码的同时,能看见孩子举着画的小手。
“手机让我们‘连接’,但也让我们‘隔离’—— 你低头看手机时,错过了眼前的风景、身边的人。” 凯文说,“而智能眼镜让我们‘重新连接’—— 信息不再是‘抢你的注意力’,而是‘辅助你的生活’。”
更关键的是,中国团队把 “普及” 的门槛踩碎了。
凯文透露,他了解到某中国团队的量产计划:入门款价格会控制在 2000 元以内 ——“和一部中低端手机差不多。” 而这正是手机普及的关键:当技术成本降到普通人能接受的程度,它就不再是 “玩具”,而是 “工具”。
四、“我等这一天,等了 20 年”—— 科技预言家的 “迟到的激动”
采访接近尾声时,凯文・凯利摘下眼镜,放在手心反复摩挲,像在摸一件珍贵的文物:
“1999 年我写《失控》时,就说‘未来的计算设备会贴在我们的皮肤上,戴在我们的眼睛上’。2010 年我写《科技想要什么》,又说‘可穿戴设备会取代手机,成为人类的新器官’。”
“但过去 20 年,我见过太多‘接近答案’的产品,却从来没见过‘真正的答案’—— 直到我拿到这副中国眼镜。”
他突然提高声音,眼睛里闪着水光:“你知道吗?昨天我和中国团队的工程师吃饭,他们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做 “最好的智能眼镜”,而是做 “每个人都能用的智能眼镜”’。这句话让我差点掉眼泪 —— 因为这就是科技最本真的意义:不是让少数人享受未来,而是让所有人拥抱未来。”
结尾时,记者问他:“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你对这副眼镜的期待,你会说什么?”
凯文・凯利想了三秒,认真地说:
“当我戴上它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设备 —— 是一个‘更像人的世界’:我们不再低头看屏幕,而是抬头看彼此;不再被信息淹没,而是用信息点亮生活。”
“而这个世界,就要来了。”
合上电脑时,我突然想起自己 2010 年第一次拿到 iPhone4 的场景 —— 当时我盯着触摸屏,觉得 “这就是未来”。现在,当我想象凯文・凯利描述的智能眼镜,突然懂了那种 “未来扑面而来” 的感觉:
它不是 “取代手机”,而是 “超越手机”;不是 “改变生活”,而是 “回归生活”。
而最让人热血的是:这个未来,不是由某个科技巨头垄断的,而是由一群中国工程师,用 “懂用户的设计”“接地气的性能”“普通人买得起的价格”,一点点拼出来的。
如果你也像凯文・凯利那样,期待着 “抬头就能看见未来” 的日子 ——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等那副眼镜,走进千家万户。
毕竟,最好的科技,从来不是 “改变你”,而是 “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而这样的科技,正在中国发生。
最后想说:
凯文・凯利曾说 “科技是人的延伸”。
当中国团队把智能眼镜做成 “像普通眼镜一样的存在” 时,他们延伸的,其实是 “人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准备好,和未来打个照面了吗?
AI眼镜处于爆发前夜,有很多值得体验的好产品
欢迎大家进群一起交流实测心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