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穿透山东日照五莲县的薄雾,白鹭湾湿地的水面还泛着朦胧的睡意时,一阵清脆的鸟鸣突然划破寂静。循声望去,17 抹洁白的身影正掠过橘红色的天空,像撕碎的云朵般轻盈落下,溅起细碎的波光 —— 这群来自西伯利亚的 “冬日贵客”,终于如期抵达了它们的越冬家园。
![]()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我们常说的白天鹅,究竟是怎样的物种?从生物学分类来看,它们属于雁形目鸭科天鹅属,学名为大天鹅,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成年白天鹅体长可达 1.2-1.6 米,翼展能超过 2 米,体重约 7-12 公斤,那一身洁白的羽毛,其实是由无数细小的羽枝构成,不仅能抵御严寒,还能在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更特别的是它们的喙,前端呈黑色,基部则为黄色,黄色区域的大小还能作为区分不同个体的标志之一,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独特。
![]()
11 月 4 日清晨的这场 “相遇”,被湿地管护员李建国用镜头永远定格。照片里,白天鹅们或曲颈梳理羽毛,或伸长脖颈扎入水中觅食,橘红色的晨光洒在它们洁白的羽翼上,折射出柔和的光晕,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它们优雅的身姿,偶尔有小鱼跃出水面,惊起一圈圈涟漪,整个画面美得像一首流动的诗。
![]()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提前来湿地守着,就盼着它们能平安归来。” 李建国的语气里满是期待与欣慰,他手里的相机里,已经存了近十年白天鹅在湿地越冬的照片,每一张都是一段珍贵的生态记忆。观察久了李建国还发现,白天鹅是典型的群居性鸟类,但它们的 “社交” 很有秩序,觅食时会分散开来,但始终保持在彼此能看到的范围内,一旦有危险信号,一只天鹅发出鸣叫,其他同伴便会迅速聚集,共同应对威胁。
![]()
其实,早在 11 月 1 日,就有细心的市民发现湿地里出现了白天鹅的身影。起初只是两三只,它们在水面上小心翼翼地试探,似乎在确认这个 “临时家园” 是否安全。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白天鹅陆续飞抵,到 11 月 3 日早晨,数量已经达到了 17 只。这些白天鹅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每年秋冬季节,为了躲避严寒,它们都会开启长达数千公里的迁徙之旅,而白鹭湾湿地,就是它们迁徙路线上一个重要的 “中转站” 和 “越冬地”。
![]()
可能有人会问,白天鹅为何要选择如此漫长且艰辛的迁徙?这其实是它们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存策略。西伯利亚的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几十摄氏度,湖泊、河流都会结冰,白天鹅无法获取食物 —— 它们主要以水生植物的根、茎、叶,以及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小鱼虾等为食,结冰的水面会让它们陷入 “断粮” 危机。
![]()
于是,每年 9-10 月,它们便会集群出发,朝着温暖的南方迁徙,次年 3-4 月再返回西伯利亚繁殖。在迁徙过程中,白天鹅展现出了惊人的飞行能力,它们能在高空持续飞行数小时,飞行高度可达 8000 米以上,还能借助气流节省体力,每天的迁徙距离能达到 100-200 公里。而且它们的迁徙路线相对固定,一旦某个栖息地被破坏,就可能影响整个种群的生存,这也是白鹭湾湿地能成为它们固定越冬地的重要意义所在。
![]()
要知道,白天鹅对栖息地的要求极为苛刻,不仅需要充足的食物来源,还要求水质清洁、生态环境稳定,没有过多的人类干扰。这种 “挑剔” 源于它们的生理特性:白天鹅的消化系统较为敏感,水质污染会影响它们的健康;同时,它们警惕性很高,容易被人类活动惊扰,一旦感受到威胁,就可能放弃这片栖息地,转而寻找更安全的地方。那么,白鹭湾湿地究竟有何魅力,能让这些 “生态挑剔者” 连续十年在此驻足?答案就藏在湿地日复一日的生态保护工作中。
![]()
走进白鹭湾湿地,你会发现这里处处都是生态保护的痕迹。岸边没有高大的建筑,只有错落有致的芦苇荡和香蒲,这些水生植物不仅为鸟类提供了隐蔽的栖息场所,还能净化水质;水面上见不到垃圾,偶尔有工作人员划着小船清理水草,保持水体的畅通与清洁;湿地周边设置了明显的 “禁入” 标识,禁止游客靠近鸟类栖息地,避免人类活动对它们造成惊扰。“为了给白天鹅创造更好的越冬环境,我们从每年 9 月份就开始准备了。” 湿地管理处负责人王磊介绍道,他们会提前清理湿地里的杂草和垃圾,监测水质变化,还会在水面投放适量的玉米、小麦等食物,确保白天鹅到来后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投放的食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既符合白天鹅的食性,又不会对它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 要知道,白天鹅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摄入天然食物,过多的人工投喂可能会让它们失去自主觅食能力,甚至导致营养不均衡,所以湿地的投喂量会严格控制,仅在食物短缺的冬季作为补充。
![]()
除了这些基础的保护措施,湿地还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沿着固定的路线巡查,记录白天鹅的数量、活动情况以及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去年冬天,有一只白天鹅翅膀受了伤,无法正常飞行,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联系了当地的野生动物救助站,对它进行了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
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这只白天鹅很快恢复了健康,最终成功归队,与同伴们一起完成了后续的迁徙。救助过程中,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还发现,这只受伤的白天鹅是一只亚成体,羽毛的洁白程度不如成年天鹅,喙部的黄色区域也相对较小 —— 这是白天鹅生长发育的正常现象,亚成体需要经过 2-3 年的生长,才能达到成年天鹅的形态,具备繁殖能力。
![]()
白鹭湾湿地的生态魅力,不仅吸引了白天鹅,还成了众多珍稀鸟类的 “家园”。这些年来,遗鸥、白鹳、小天鹅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纷纷在此安家落户,它们或在湿地里筑巢繁殖,或在此短暂停歇补充能量,构成了一幅热闹的 “鸟类众生相”。这里需要区分一下,我们常见的白天鹅(大天鹅)和小天鹅虽然名字相似,但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物种:小天鹅体型相对较小,体长约 1.1-1.3 米,翼展 1.6-1.9 米,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的喙 —— 小天鹅的喙前端黑色区域更大,黄色区域仅在基部,且呈三角形,而大天鹅的黄色区域则更宽阔,延伸至喙的中部。每到迁徙季节,湿地里随处可见各种鸟类的身影,它们有的在天空中翱翔,有的在水面上嬉戏,有的在芦苇丛中鸣叫,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仿佛一场盛大的 “鸟类音乐会”。
![]()
家住湿地附近的村民张大妈,是这些鸟类最忠实的 “粉丝”。每天清晨,她都会带着馒头来到湿地边,远远地看着白天鹅觅食、嬉戏。“以前哪能看到这么多鸟啊,那时候湿地里全是淤泥,水质也差,别说白天鹅了,连普通的小鸟都少见。” 张大妈回忆起过去的湿地,感慨万千,“现在不一样了,湿地变美了,水变清了,鸟也多了,我们看着心里也高兴。”
![]()
不过张大妈不知道的是,她带的馒头其实并不适合白天鹅 —— 白天鹅的消化系统更适应天然的水生食物,馒头这类面食难以消化,还可能导致它们腹胀。后来,湿地志愿者告诉张大妈这一情况后,她便不再带馒头,而是专门带着望远镜来观鸟,她说:“只要能看着它们好好的,我就很开心了,可不能因为我的好心,给它们带来麻烦。”
![]()
张大妈的感受,正是白鹭湾湿地生态环境改善的真实写照。十年前,白鹭湾湿地还是一片废弃的沼泽地,由于长期的污水排放和过度开发,水质恶化,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系统濒临崩溃。为了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五莲县启动了白鹭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清淤疏浚、种植水生植物、修建生态驳岸等措施,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经过十年的努力,湿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片 “生态死角” 变成了如今的 “鸟类天堂”,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
如今,白鹭湾湿地已经成为日照市一张亮丽的 “生态名片”,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环保志愿者和游客前来打卡。但湿地管理处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反而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我们鼓励游客来湿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但前提是不能破坏生态环境。” 王磊说,他们会通过宣传牌、志愿者讲解等方式,引导游客文明观鸟,不投喂、不追逐鸟类,让游客在欣赏生态美景的同时,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
比如在观鸟区域,志愿者会向游客介绍白天鹅的生活习性:白天鹅每天的活动很有规律,清晨和傍晚是它们的觅食高峰,中午则会在水面上休息,梳理羽毛;它们的睡眠时间很短,且会保持警惕,通常会有几只天鹅 “站岗”,其他同伴才能安心休息。这些知识的普及,让游客们更了解白天鹅,也更懂得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
![]()
17 只白天鹅的到来,不仅为白鹭湾湿地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更彰显了日照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从 “求生存” 到 “求生态”,从 “要发展” 到 “要绿色”,日照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蓝天、碧水、净土,为众多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白天鹅的种群数量变化,其实是生态环境的 “晴雨表”。上世纪末,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我国白天鹅的种群数量曾一度减少。但随着近年来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各地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白天鹅的数量也在逐步恢复。
![]()
白鹭湾湿地连续十年迎来白天鹅,正是这一变化的生动体现。而且白天鹅是终身伴侣制鸟类,一旦配对成功,便会相伴一生,它们会一起觅食、迁徙、繁殖,共同抚育后代,这种 “忠贞” 的特性,也让它们成为了美好爱情的象征,不少摄影爱好者都会专门拍摄白天鹅成双成对的画面,记录下它们的浪漫瞬间。
![]()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鸟类选择在白鹭湾湿地越冬,这里也会成为更多珍稀动植物的 “乐园”。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守护者,从节约一滴水、爱护一片草开始,用小小的行动,为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在观鸟时,遵守 “保持距离、不干扰、不投喂” 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避免污染环境 —— 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能为白天鹅等野生动物创造更安全、更美好的生存空间。
![]()
当夕阳西下,橘红色的余晖再次洒满白鹭湾湿地,17 只白天鹅静静地浮在水面上,仿佛在享受这冬日里的美好时光。它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冬日的生机与活力,更带来了生态和谐的希望。在这个冬天,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美好,期待明年能与更多的白天鹅在白鹭湾湿地相遇,见证更多动人的生态故事,也让这些承载着生态希望的白色精灵,能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安心栖息、自由翱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