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观新闻》报道,11月3日,我国核能成功迈入“钍”时代!这是核能领域的辉煌胜利,几乎可以说,未来中国的能源将不用发愁了!要深刻了解这一新变化,关键在于搞清楚核能的两名“小队员”——一个铀、一个钍。
![]()
发展核能,势必离不开放射性元素,地球上几十种元素,谁能产生核裂变反应?过往,全球的答案挺统一的,那就是铀,这也是全人类走得最久、最远的路。而上个世纪研发核能的时候,铀其实还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就是钍,优势不少。但这个大方向一直没人能走通,久而久之,这个想法就被科学界放弃了。
一切的转机要从11年说起,当时的我国科学院认定,钍充当核能燃料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上海团队接过了这一重担,几乎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走出来了一条辉煌新路。为什么能成,这涉及了太多复杂知识,并且属于绝密,我们只需要关心——这一条新路,会给我国未来带来多少变化?
![]()
这就不得不提钍相比铀的优点了,对我国而言,首要的点在于储量上。我国不是富铀国家,储备一直很紧张,而铀这种战略资源国际上管控得十分紧,几乎可以说是用一点、少一点。而相比之下,钍则常见得多,专家做过预测,以当前的储量来看,钍能支撑我国核能燃烧足足2万年之久!要知道,我国文明史也才五千年之久,你说这2万年是不是可以等同于无限了?
而钍不仅多,还表现好,由其建成的核电站,在三大领域上都优于传统核电站。第一是在于选区和建造上。传统核电站本质上依然是“烧水生电”,通过加热水转化为蒸汽,演化成机械能后再最终成为动能。
![]()
看不懂也没事,记住发电的过程就是在“烧开水”即可。所以,过往的核电站必须建造在海边,而且规模、体积极大。但钍核电站摆脱了这种低效的“烧水模式”,从而彻底解放了核电站选址。不仅仅局限于海岸线附近,甚至可以深入内地。同时,核电站也因此摆脱了大、壮这样的臃肿外观,所有部件一体化集中在一个小房间里,甚至可以用公路运输,就地安家。
第二大领域在于安全上。逻辑其实和前文差不多,因为不用采取“烧水”,所以核电站内部不再处于高压环境,不会因气体膨胀的影响导致发生核电站泄漏事件。历史上,人类已经因此吃了不少亏了,而钍核电站的安全性,远比铀核电站要好上无数倍。
![]()
第三大领域在于持久运行上。传统核电站会面临燃料枯竭的问题,基本运行一段时间就得添加新的铀燃料。但为了安全着想,添加燃料的过程中,核电站是完全停止运行的。这一停一启,时间不提,光是浪费的能源就不少。而钍核电站的燃料被设计成了类似胶囊的形状,添加的时候就和人服用胶囊一样,直接加入即可。
按照科研团队的描述,单个胶囊可维持核电站运转10年之久,并且光是现在,他们就做出了100余个胶囊储备!换言之,这座核电站已经能用上千年了!可以说,这是中国能源的一大恐怖进步。当其他国家的能源还在用十年、百年计量的时候,中国已经率先迈入了千字头、万字头!手握能源这个大杀器,中国的未来定然是充满希望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