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四行书」 关注我 每晚十点伴你入眠
![]()
文 | 落花听雨 · 主播 | 天边 · 摄影插图 | 从看见到发现 · 编辑 | 一白
“弘一法师曾言:“人生三见,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短短十二字,道尽人生修行的三重境界。人这一生,从混沌到清醒,从狭隘到辽阔,从执迷到通透,大抵要经历这三重“见”——先看清自己,再理解众生,最终参悟天地。
![]()
第一见:见自己
人最难认识的,往往是自己。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终其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他认为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然而,现实中多少人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终其一生都在扮演别人期待的角色,却从未真正面对过自己的内心?
见自己,是直面内心的欲望、恐惧、脆弱与傲慢。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常常能战胜外界的困难,却难以降伏内心的妄念。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像照镜子一般审视自己,才能明白何为本心,何为执念。见自己,不是自恋,而是自省;不是固守,而是超越。
![]()
第二见:见众生
见自己之后,方能见众生。一个人若只困在“我”的牢笼里,终究是狭隘的。鲁迅先生曾写道:“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走出自我,去感受他人的悲喜。
见众生,是理解世间百态,是学会悲悯。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当我们真正走进别人的生命,才会明白,每个人的选择背后都有其不得已的苦衷。街边小贩的辛劳、异乡游子的孤独、病榻上老人的无奈……众生皆苦,而真正的智慧,是学会以柔软的心去接纳这一切。
![]()
第三见:见天地
见自己,知本心;见众生,懂慈悲;而见天地,则是悟大道。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终究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唯有放下执念,才能与天地共鸣。
见天地,是明白自身的渺小,也是领悟生命的壮阔。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面对浩瀚时空,个人的得失荣辱,不过是一瞬的波澜。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珍惜当下,顺应自然,活出从容与豁达。
![]()
人生三见,终归通透
弘一法师的“人生三见”,不仅是修行的路径,更是智慧的升华。见自己,才能不惑;见众生,才能不怨;见天地,才能不惧。
人生如行路,先向内走,找到自己;再向外走,理解众生;最终向上走,参透天地。待到三见皆明,方能如禅宗所言:“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本真,自在通透。
-作者-
落花听雨:爱花,喜雨,诗意盎然而雅趣!从诗意到生活中感受落花与雨滴的交融,聆听内心深处的情感,回归本真。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本文首发百草园书店(Bai-Cao-Yuan),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主播-
天边 心理咨询师 深圳心理服务协会会员 倾听内心的声音让灵魂自由,喜悦是真实的 喜马拉雅号:天边之声
-插图-
从看见到发现,Ai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