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易软件上闪烁的红色数字格外醒目——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创下十年新高。营业厅里老股民王师傅盯着屏幕摇头苦笑:“指数回来了,我的钱还没回来。”
2025年10月28日,A股迎来历史性时刻,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这是自2015年8月19日以来首次重回4000点之上。与指数狂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散户投资者的账户市值仍停留在2600点水平。
截至2025年11月4日,上证指数今年涨幅达18.15%,深证成指上涨26.51%,创业板指更是大涨46.34%。指数繁荣背后是极度分化的市场结构,银行股与科技股轮番上涨,消费股却持续低迷。
银行股的逆袭:地方债与存款的完美闭环
银行股成为本轮牛市最意外的领跑者。截至2025年6月底,银行股已经连续10个季度上涨,银行股指数累计涨幅超过90%。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行轮番刷新历史新高,完全颠覆了“大笨象”的传统印象。
低利率环境成为银行股上涨的温床。随着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工商银行A股股息率高达4.44%,H股股息率更达6.16%,远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投资者开始把银行股视为“高息固收产品”,险资在A股和港股横扫银行股,2025年以来累计加仓超过百次。
银行股上涨背后是更深层的政策逻辑。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率维持在1.51%,较2024年末的1.50%基本稳定。同时,2024年下半年以来,高达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显著提升了银行的资产质量。
地方债化解与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形成巧妙闭环。居民存款通过银行体系流向地方政府债务化解,银行资产质量提升推动股价上涨,高股息率又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这套循环设计精妙,既化解了金融风险,又推动了指数上涨。
科技股的神话:百倍市盈率背后的国家战略
科技股上演了更加疯狂的行情。2025年前三季度,电子行业涨幅达53.51%,通信行业上涨62.61%。机器人龙头上纬新材年内涨幅超过10倍,AI芯片与光模块板块集体爆发。
科技股高估值背后是清晰的产业政策导向。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AI应用发展指明方向,中际旭创成为800G光模块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企业,新易盛全球首发51.2T CPO样机。
科技股行情由机构资金主导,普通投资者参与度有限。科创50指数年内上涨40.28%,创业板指上涨46.34%,远超上证指数涨幅。这些高估值板块门槛较高,散户要么不敢参与,要么通过基金间接投资。
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科技股上涨具有战略意义。国产替代需求推动半导体设备企业估值提升,中微公司这样的千亿市值领军企业股价上涨12%。科技股行情既体现了产业升级方向,也成为吸引社会资本流向创新领域的重要渠道。
消费股的困境:资金流动的定向引导
消费板块成为本轮牛市的失意者。2025年前三季度,食品饮料行业下跌5.06%,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跌幅居前。消费白马股不但没有上涨,反而出现一定回撤。
消费股低迷与消费市场现状形成反差。尽管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逐步恢复,但消费板块在资本市场表现乏力。这反映出资金定向流动的特征明显,政策引导下的资源配置方向清晰可见。
散户投资者在消费股中布局较重。传统消费白马股曾经是散户最爱,如今却成为拖累收益的主要因素。当资金集中流向银行与科技板块时,消费股面临失血压力,导致指数上涨而散户不赚钱的现象。
市场风格分化达到极致。2025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4356只股票上涨,446只股票涨幅超过100%,但同时仍有1045只股票下跌。结构性行情意味着选对板块才是关键,单纯跟踪指数已经无法获得良好收益。
散户的困境:指数繁荣下的个人挣扎
普通投资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投资挑战。2025年8月,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截至10月24日已达106.6万亿元,一年内飙涨38.6万亿元。这片繁荣景象下,多数散户却未能分享到牛市成果。
市场专业化程度提升加剧了散户投资难度。当前A股日成交额一度攀升至3.48万亿元,连续40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节奏,量化交易、算法策略等复杂工具进一步拉大与普通投资者的差距。
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突出。机构能够提前预判政策走向和资金流向,而散户往往后知后觉。当银行股启动时,散户可能还沉浸在消费股的价值投资叙事中;当科技股狂飙时,又因高估值望而却步。
投资理念差异导致操作失误。散户偏好短线操作追涨杀跌,而本轮牛市更需要耐心持有。数据显示,当A股市场连续四个月月线收阴后,接下来三个月平均涨幅高达8.7%。但多数散户很难忍受这种波动。
未来展望:养老金入市与长期投资价值
养老金入市可能改变市场生态。据华西证券研报测算,目前业绩基准成分含银行股且规模大于15亿元的股票+混合类基金欠配银行股1399.3亿元。公募行为校准有望为银行业带来千亿增量资金。
市场风格有望趋于均衡。华安证券指出,当前良性调整接近尾声,历史复盘数据显示,成长景气周期行情中,由估值驱动切换至业绩驱动过程中的调整时间通常较短。这意味着纯粹的概念炒作可能让位于真实的业绩增长。
“慢牛”格局可能延续。与2015年“杠杆牛”不同,本轮行情由“硬科技驱动”,整体估值更为理性。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判断,中国股市的“新四牛”格局初现:资金流入牛、科技创新牛、制度改革牛、消费升级牛。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指数化投资可能是更好选择。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建议:“个人投资者往往缺乏技术能力和商业预见性去判断哪个科技公司会成功,选择宽基指数、行业ETF等是更好的介入方式。”
股市犹如一面镜子,反射出中国经济的深层变革。指数突破4000点背后,是资本向国家战略领域聚集的清晰信号。银行股化解金融风险,科技股引领产业升级,消费股等待复苏轮回。
普通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市场不再是你涨我涨的普涨行情,而是有取有舍的结构性机会。与其抱怨指数虚假繁荣,不如调整投资策略,把握资金流向背后的政策意图。
未来A股可能继续呈现“指数强、个股分化”的特征。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将进一步推动市场专业化,散户要么提升投资能力,要么委托专业机构。这场4000点之上的旅程,注定是结构性的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