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可爱的读者们带来更多专业实用信息,我们与丽莎法律进行合作,会定期在每周为大家推出有关英国的深度政策解读和法律资讯,带您“透过现象看本质”~
2025年初,英国正式告别了传统的移民文件时代——那张有照片、有芯片的生物信息居留卡(BRP,BRC)不再发放。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电子签证”(eVisa)。
理论上,这是一场伟大的数字化改革:不再丢卡、不怕损坏、数据实时更新。听起来完美。然而,短短数月后,这项被寄予厚望的系统却在现实中暴露出严重漏洞。
内政部(Home Office)还非常自信地将这一改革称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宣称通过电子化管理,能使签证与身份信息的验证更加高效、安全、环保。
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有不少人都遇到了eVisa的系统错误。要知道,一旦系统出错,数字身份也可能“凭空消失”。
最近,英国高等法院就正式批准了对内政部eVisa政策的司法复核。这起案件揭开了这项数字化改革背后的漏洞:当一切都变成线上操作,出错的那一刻,你可能连“自己是谁”都无法证明。
从BRP到eVisa,一个理想主义的计划
英国政府宣称,eVisa是其“移民系统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现在,所有居留身份——工作签证、学生签证、庇护身份、家庭签证、永居——都能通过一个名为“UKVI account”的在线账户查看。
相信各位移民朋友都应该建立了自己的UKVI账户。英国政府也在不断扩增eVisa的使用范围:从2025年10月30日开始,在英国境外申请工作、学习、家庭签证或永久居留(定居)的人,将不再收到护照上的签证贴纸(vignette),而是可以直接获得电子签证(eVisa)。
也就是说,eVisa不仅仅会替代那张传统的BRP卡,就连签证贴纸也将逐步替代。
对于移民群体来说,eVisa现在已经成为在英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租房?给房东一个Share Code。
要找工作?也要让雇主在线验证。
要入境?边检一查系统就知道你是谁。
理论上很方便,但问题在于:这个系统必须百分百正确。一旦显示出错、账号被锁、或者信息更新延迟,麻烦可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生活全面“卡死”。
案例一:当系统写错名字
BSC是一名逃离人口贩运的幸存者,受到英国政府的庇护。她好不容易走出阴影,却在登录自己的eVisa时发现——系统上显示的竟是她被贩运时的“旧名字”和错误的出生日期。
那一刻,她仿佛被过去重新抓住。更糟的是,因为信息不符,她被拒绝领取部分公共资金。她反复上报、投诉,等待了数月都没有修正。
直到律师团队介入,正式向法院提出司法复核(Judicial Review),内政部才终于改正错误。
数字化的初衷是让人更自由,让信息同步更加快速便捷,结果却让一个受害者再一次陷入被动。
案例二:被系统误判成“无权领福利”
另一位申请人JS,是一名身体脆弱的成年人。她的eVisa系统错误地显示——她“无权领取公共资金”(No recourse to public funds),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福利。
于是,地方政府拒绝了她的住房申请,她被迫依靠有限的补贴生活。更荒谬的是,即使地方政府通过内政部的验证系统(SVEC)再次核查,也得到了同样错误的信息。
这就像在系统里掉进一个死循环——每个人都说“电脑显示你没资格”,但没人能修复那台电脑。
几个月之后,内政部最终承认错误,JS终于可以领取福利。eVisa的故障换来的却是她在现实生活中的饥饿与焦虑。
问题不是个别,而是系统性的
这两个故事并非偶然。多个移民权益组织(如The3Million与Immigration Law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 ILPA)的收集和反馈发现,类似的案件层出不穷。
问题包括:
eVisa显示错误签证类型或居留期限;
在线申诉系统无响应;
无法通过任何方式访问账户;
电话与网页客服效率低下。
这一切说明,eVisa并非简单的技术不稳定,而暴露出制度性缺陷:政府在推行数字身份时,未能为系统错误和例外情形建立有效补救机制。
内政部迎来司法挑战:数字化不代表可以不负责
BSC和JS决定起诉内政部,理由很简单——政府不能只提供电子身份证明,却在系统出错时不提供任何替代方案。
她们的律师援引了2024年的一个重要判例:R (RAMFEL & Adjei) v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Home Department [2024] EWHC 1374 (Admin)。
在那起案件中,法官Cavanagh指出:“如果一个人有合法身份,却无法获得能证明这一身份的文件,那么他们的合法权利将形同虚设。”
这番话揭示了核心逻辑:英国的“合规环境政策”(compliant environment)要求人们随时证明自己合法,否则雇主、房东、银行都可能拒绝合作。但前提是——政府得给他们可证明的手段。
现在的问题是:当eVisa系统自己出错,却拒绝提供备用证明,这样的政策合理吗?
2025年10月9日,卡迪夫高等法院裁定:BSC与JS的案件可以进入实质审理,因为具有可辩性(arguable grounds)。尽管她们的个人问题已被修复,但法院认为——此案涉及重大公共利益。
换句话说,这不只是两个人的官司,而是一场关乎整个英国移民体系合法性的测试,为成千上万因eVisa错误而陷入困境的人打开了制度审查的大门。
如果她们胜诉,内政部可能必须建立一套备用身份证明机制,例如当系统故障时发放临时信件、电子确认函或PDF版本的签证信息。
eVisa的三大法律漏洞:
丽莎认为,从法律与实践角度看,eVisa的主要漏洞有三:
1.没有有效的修复时限:
系统出错后,用户只能通过网页表格、聊天机器人或热线报告,但没人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
2.数据链错误无法自查:
其他政府部门(如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就业与养老金部DWP)虽然能直接查询身份信息,但如果原始数据库错了,他们也查不到真相。
3.对弱势群体极不友好:
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松上网。有些年长移民甚至连电子邮箱都没有。eVisa对他们而言,不是便利,而是障碍。
丽莎提醒:使用eVisa,别忽视这些事
虽然卡迪夫高等法院批准了当前的诉讼,但在司法挑战的结果出来之前,eVisa仍是英国移民唯一能够使用的身份验证方式。
丽莎提醒您,在使用eVisa时,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1.定期检查
登录UKVI账户,核对姓名、签证类型、日期,最好截屏保存。
2.问题立即报告
通过官网表格或热线反馈,并保留所有记录(邮件、截图、时间)。
3.遇到现实损失,尽快找律师
如果因为eVisa问题失去工作、住房或福利,请立即联系律师,找寻当前的最优解。
4.离境前确认系统能用
离开英国前检查eVisa的状态,确保登录正常,必要时打印电子确认页。有不少旅客因为系统出错而被拒登机。
eVisa的初衷,是让身份验证更简单、更智能。可现实却并非如此,它甚至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当然,数字化改革值得肯定,但技术绝不能取代法律保障。当系统成为唯一的“真相”,任何错误都可能变成噩梦。
如果您在使用eVisa时遇到了任何问题,或有其他移民相关的问题,欢迎您随时联系丽莎移民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