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俄签署公告,俄方从7个角度支持中国统一,这才是真正的伙伴

0
分享至

11月3日,俄总理米舒斯京访问中国,这一时间选得格外精准,几天前中美刚在韩国釜山会谈。

而米舒斯京在与中方会谈期间明确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行为,更值得注意的是,俄方列举了7个“历史文件”支持中国统一!

我们也不禁感叹,越是关键时刻,越能看出谁才是真正的伙伴。



米舒斯京

俄方在中国“统一问题”上鼎力支持

从中俄联合公报的措辞来看,“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句话并不新鲜,但关键在于俄方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再次强调这一点,意义完全不同。

这是一次对“台独”势力和其背后支持者的正面回应,也是对外部干预的明确拒绝。

不仅如此,米舒斯京在杭州的发言中还点名批评某些国家“挑拨地区对立、破坏和平稳定”,这话虽然没指名道姓,但谁在台海问题上不断军售、挑衅,大家心里都有数。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俄方不仅重申政治立场,还把法律和历史依据摆了出来,过去几年,普京多次在国际场合引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强调台湾回归中国的合法性。

而这次,俄方把这些历史文件再次纳入联合公报,等于在法律和舆论层面为中国统一提供了双重支撑。

这种支持不是一时兴起,自1996年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确立以来,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愈发趋同。

尤其是2023年联合公报之后,俄方的表态不断深化,从原则认同到行动呼应,这种变化说明一个问题:俄罗斯不再把台湾问题当成中国的“内部事务”,而是纳入了自身地缘战略的整体框架中。



米舒斯京和普京

中俄这次会谈不仅是外交上的互动,更是合作机制的升级,从能源到边贸物流,从军事演训到人文交流,俄方把支持中国统一的立场,转化为了实打实的合作项目。

在能源层面,中俄贸易额在2024年已经突破了2448亿美元,能源合作占了大头,“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就是典型代表,这不单是一条能源通道,更是战略纽带。

它直接增强了中国能源安全,也削弱了外部势力以能源为抓手干预中国事务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俄方还主动提出提升边境口岸的通行能力,优化黑河等关键口岸的物流效率,这些看似“务实”的细节,其实都在为中国东北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军事协作方面,俄中联合演习频率不断提高,从日本海的反潜演练到西部战区的联合作战部署,俄方的行动已经不再是象征性的“陪练”,而是战略配合的体现。

这些演练表面上与台湾无关,但它们都在释放一个信号:一旦亚太局势升级,俄罗斯不会坐视不理。

人文交流也是另一项有力支撑,2024年起,中俄互办文化年,逐步推进互免签证政策,扩大留学生规模。

俄国内民调显示,超过95%的年轻人对中国持正面态度,这意味着,俄方不仅在国家层面支持中国统一,也在民意层面打下了基础,这种“底层认同”,对于抵消西方在台湾问题上的舆论输出,至关重要。



战略互信背后其实是利益共赢

说句大实话,俄罗斯支持中国统一,一方面是出于“中俄友好”的传统情谊,另一方面就是现实利益考量。

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制裁压力。,西方封锁促使俄方必须“向东转”,而中国无疑是最可靠、也最必要的合作对象。



2025年,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能源出口市场,仅石油出口占比就超过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俄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支持,实质上也是在稳固自身的经济命脉,支持中国统一,就是在维护自身的战略后方。

另外,美国对中俄的双重遏制,也在加速两国的协同,华盛顿在台海和乌克兰问题上的“双标”操作,已经让莫斯科和北京看得一清二楚。

俄方愿意在台湾问题上表态强硬,也是在换取中方在乌克兰议题上的战略缓冲,中俄之间的这种默契,早已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外交协调,更像是一种“核心利益互换”的协作模式。



同时,俄罗斯也在主动修复与中国的历史隔阂,从1969年珍宝岛冲突到边界划定,中俄关系经历了不少波折。

但近年来,普京政府不断释放“去敌意”信号,甚至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对中国的防范是冷战思维”,这种表态,不仅是姿态转变,更是战略心态的重构,俄方终于认识到:与其提防中国,不如联手应对共同压力。

这次俄总理访华,既是一次政治表态,也是一次机制建设的推进,双方共同设立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能源合作分委会,早已将“政治意愿”转化为“制度保障”,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一步步落地执行。



不过,未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没有拥有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从当前的结构性利益来看,中俄之间的“基本盘”尚未被打破,短期内这种深度协作不会轻易松动。

需要指出的是,台当局近来多次对俄方表态进行攻击,继续鼓吹“两国论”,但国际社会对“台独”的耐心正在下降。

俄方这次的态度,不仅是对台当局的直接回击,也进一步压缩了“台独”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空间,这场会晤之后,俄中关系并没有停在“互相支持”的层面,而是朝着“共同承担”的方向推进。



这不仅是支持中国统一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全球秩序的一次再定义,中俄通过“结伴不结盟”的模式,打破了西方长期垄断的国际话语权,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范式。

总而言之,俄罗斯这次对中国统一的支持,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建立在现实利益、历史逻辑和战略判断上的理性选择。

越是在多事之秋,越能看清谁是表面朋友,谁是真正伙伴,中俄的协作方式,不是为了对抗谁而是在告诉世界:公平合作、互利共赢,也可以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未来的全球格局,或许正是在这种关系中悄然发生改变。

参考资料:《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要点内容——俄罗斯卫星社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求所知
历史求所知
民间琐事,寻个答案
851文章数 18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