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着陆场那边已经忙活得热火朝天,就等着神舟二十号的三位航天员回家了。这地方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戈壁沙漠一大片,特别适合回收飞船,因为地广人稀,不会砸到人头上。场区分西区和东区,西区是主着陆点,东区当备用,主要是看风向和天气。
11月2日晚,他们搞了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模拟夜间低温条件,气温掉到零下10度,风速控制在每秒5米以内,确保每个环节都靠谱。空中搜救分队用了五架直升机,两架专门定位返回舱,一架管医疗转运,另外两架负责照明和后勤。
直升机上装了红外热成像,能在黑夜里锁定热信号,飞行员戴着头盔显示器,实时调整,从起飞到落点就15分钟。地面小组备了20辆越野车和两辆装甲回收车,先用激光测距仪确认位置,再用机械臂固定舱门,避免晃动伤到里面的人。
![]()
通信系统靠卫星和基站,传轨道数据和气象,确保指挥中心跟现场同步。医疗队带了心电监护仪和氧气设备,出舱后马上检查体征,看有没有低血压或眩晕,要是需要就用担架抬上直升机,直奔医疗点。整个演练从模拟落地到航天员上机,不到40分钟,效率高得没话说。
这已经是东风着陆场第三次夜间执行任务了,前两次是神舟十四号和十八号,这次又低温夜间,挑战不小,但他们通过多轮实战锤炼,空地一体,舱落机临人到,全都练熟了。各系统装备检查了好几遍,状态良好,就等飞船下来。
神舟二十号是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搭载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人,陈冬是指令长。发射后10分钟进轨道,23时49分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用了6.5小时。乘组在轨超过188天,创了纪录。
他们干了不少活,四次出舱,每次6到8小时,装外部防护,修太阳能帆板连接,还放材料样品在真空里测耐久。站内管生命支持系统,监测空气循环、水再生,每天查二氧化碳浓度,得低于0.5%。
![]()
科学实验有植物生长,水稻蔬菜在微重力下看根系变化,还有人体生理,记骨密度和肌肉萎缩数据。这些为以后任务攒经验。
10月下旬,天舟九号货船来了,补食物、氧气、器材,乘组卸货装新设备两天。10月31日23时44分,神舟二十一号发射,张陆、武飞、张洪章上去,开始5到7天轮换。两个乘组一起查站体,交实验,神舟二十号那边演示紧急逃生,怎么快进返回舱。
轮换完,神舟二十号调整轨道,准备再入。返回分阶段,先脱离站,进400公里椭圆轨道,点火减速,从每秒7.8公里降到200米。大气再入,舱壳扛2000度高温,黑障区断通信4分钟。着陆前伞开,主伞1200平方米,软着陆。
![]()
东风场监天气,风不超过每秒8米,视线清。要是风大,像神舟十九号推迟一天,他们就换日期。搜救有100多人,雷达、无人机全覆盖。舱落地,地面开门帮适应重力,航天员可能短暂不适,医疗马上管。返回后隔离观察,慢慢回地面生活。
这次返回瞄准东风西区,但半年前神舟十九号因为风大改了,所以他们备了变数。陈冬在轨超400天,累计6次出舱,最多纪录,陈中瑞和王杰首次飞,都表现稳。任务从发射到返回,体现了中国航天一步步稳扎稳打,从神舟一号到现在,技术越来越熟。
东风场作为主回收地,从神舟五号开始用,积累经验多,这次准备充分,就为确保三位平安落地。中国航天从跟跑到并跑,合作越来越广,技术也迭代,像梦舟就为未来深空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