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跨越4200公里,耗时不到7分钟,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完成。11月2日,在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共同完成了一次微米级眼底手术。
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一端连接着新疆乌鲁木齐的患者,另一端连接着位于广东广州主控室的眼科专家。手术机器人将注射微针置入患者眼部,林浩添教授团队通过远程控制微针将其移至病灶区域的视网膜表面,完成针尖刺入预定视网膜深度的操作及注射药物。11月4日,林浩添教授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此次手术过程中网络稳定、图像清晰,机器人响应灵敏,注药过程针尖平稳、无抖动,顺利达到预期的手术目标。”
![]()
11月2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左二)团队远程手术前测试。医院供图
视网膜下注射是一类高度依赖操作者稳定性与经验的眼底手术操作,广泛应用于治疗黄斑下出血等致盲性眼病。在部分地区,患者面临着“看得见病,却看不见专家”的困局。为了成功实施一场远程的微米级眼底手术,让患者无需跋涉千里便能顺利进行手术,林浩添决心建立远程手术机器人平台。2023年6月,林浩添带领团队完成跨越琼州海峡的远程微米级眼底动物实验,历经两年多的科学验证,也将这一技术真正应用于临床,造福患者。
这次手术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科技援疆的重要实践成果。林浩添表示,“我们通过远程手术机器人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了祖国的边疆,还实现了国产高精机器人在高精度眼科手术中的安全应用。这种‘医生远程操控+微米级运动精度+实时三维高清感知’的远程手术模式将推动眼科医疗资源‘可移动、可共享、可复制’,让更多百姓‘足不出省’就能享受到科技的便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