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的“医社协同共享共治—医务社会工作北京实践五周年主题活动”在京举行。活动发布了“北京医务社工十大创新模式”,由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参与支持的多家医院实践模式成功入选。
持续深耕,助力医务社会工作“北京模式”打造
此次活动现场通过总结回顾,发布了《医务社会工作北京实践五周年报告》,报告指出,医务社工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促进医疗机构人文关怀、破解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
△活动现场
由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参与支持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市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多家医院实践模式成为公益实践样本并入选“北京医务社工十大创新模式”,这也充分肯定了韩红基金会在首都医务社工实践探索中的突出贡献。
据了解,2021年9月,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落地北京,实践探索中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性布局:项目以“驻岗支持”为核心模式,成功将专业医务社工派驻至北京市60家医疗单位,精准覆盖肿瘤、儿科、安宁疗护等30余个重点临床科室,初步构建起具有示范意义的“北京驻岗支持服务网络”。与此同时,通过“小额项目资助+专业督导”模式,赋能75家医院开展特色公益服务项目;并通过“专科阵地建设”,深度支持15家医疗机构在安宁疗护、大病重症、精神卫生等九大专科领域开展精细化服务,推动北京医务社工服务实现从“广覆盖”到“专精深”的质效提升。
此外,在公益文化传播方面,韩红基金会先后支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社工部共同打造2场大型首都医务社工年度盛典,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向社会展示了医务社工的专业价值,并联合各项目单位共同编制产出《医务社工系列工具书》等,为行业基础建设添砖加瓦。
下沉社区,推动医务社工服务温暖更多居民
据了解,《北京基层医务社会工作促进计划》由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倡议发起,并联合北京社区健康促进会共同策划实施,旨在通过项目化运作助力医社协同,从而促进专业化的医务社会工作下沉,提升基层居民健康素养,促进社区健康。
活动最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钟东波、韩红基金会秘书长李健等与会相关部门领导共同启动北京基层医务社会工作促进计划,该计划启动也标志着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多年来在“向基层”,打通医院、社区与社会壁垒,提升服务基层百姓“温度”与“厚度”的探索,由前期“模式经验积累”正式迈入“广泛复制与推广”阶段。
![]()
△活动现场
据统计,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在北京地区累计直接服务困境患者达45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培训+专业督导+实践交流”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已成功培养专兼职医务社工583人次,这批专业人才,已成为提升首都医疗人文关怀水平的中坚力量,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需求,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潇湘晨报记者章杨梓昕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