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虹街道把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设在虹桥枢纽旁
“初心驿”里听“第一站”期盼
■虹桥枢纽每日吞吐的数十万客流中,蕴藏着不少城市活力与流动的需求。于是,闵行区新虹街道在枢纽旁的“初心驿”里,以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为纽带,将过往旅客的临时诉求、辖区市民的日常期盼,一一纳入治理视野
国庆中秋长假结束后,闵行区新虹街道迎来一个棘手问题:接连有市民反映,离沪前停放在虹桥商务区的非机动车“不翼而飞”。街道工作人员迅速核查,真相很快水落石出——车辆并没有丢失,而是因停放不规范被统一转运至指定停放区。
虽然问题澄清了,可新虹街道很快便意识到,这不仅是几辆非机动车的问题,更是枢纽区域非机动车管理的深层痛点。于是,一场场头脑风暴在新虹街道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开展起来。
破解难题
“入沪窗口”的主动作为
作为“入沪第一站”,虹桥枢纽汇聚着长三角的流动活力,属地新虹街道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化:许多市民选择“骑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将非机动车停放在枢纽周边,再转乘高铁或飞机。
为解决这一需求,街道曾协调各大楼宇,挖掘内部空间作为停放点,并绘制相关地图。但商务区范围广阔,停放点位更是零星分布,光凭一张地图,很难快速找到停放点。
转机来自群众的智慧。在调研中,有市民提出:“能不能用数字化手段解决找车难题?”这一“金点子”迅速被采纳。新虹街道梳理辖区内所有非机动车停放点,联合高德地图设置了醒目的“非机动车停放点”标识。如今,打开手机导航,跟随蓝标指引,停放点一目了然。一个数字化的建议,就这样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便利。
类似的改变,在虹桥枢纽不断上演。7月11日,在“我为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十五五’规划献一计”圆桌会上,多位市民聚焦“入沪第一站”的标识指引。建议落地有声——9月28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推出上海虹桥站“室内导航”服务,覆盖六大交通场景,实现“一键导航”与“车位标记”。
虹桥枢纽每日吞吐的数十万客流中,蕴藏着不少城市活力与流动的需求。于是,闵行区新虹街道在枢纽旁的“初心驿”里,以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为纽带,将过往旅客的临时诉求、辖区市民的日常期盼,一一纳入治理视野。
广泛征集
从楼宇“心声”到发展“引擎”
新虹街道的服务视野不止于交通出行。辖区内集聚的超万家企业,同样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不少企业希望在商务区周边增加便捷的运动空间。”这一诉求通过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传递上来。新虹街道随后启动了系列“微更新”项目。
曾经位于商务区边缘的闲置绿地,成为破题的关键。新虹街道联合多家企业,经过多次现场勘探、议事讨论,充分吸纳企业代表提出的“时尚健身”“艺术花谷”等建议,最终在丘谷园建起华东首座花园式匹克球场。这个嵌入6000平方米口袋公园的运动空间,不仅成为商务区白领的休闲去处,更展现了政企协作、民主议事的成果。
与此同时,更多民生细节被纳入视野。居民葛中琤漫步时发现,北横泾滨水步道存在多处断点,未实现全程贯通。他的建议通过征集渠道迅速得到响应——打通断点、完善设施、融合水绿,这些改进已纳入街道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不仅服务辖区群众与企业,也承接进博会的溢出需求”,新虹街道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负责人介绍,每年进博会结束后,许多展商会选择在“初心驿”进一步洽谈,其中有不少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蓝图构想。“尤其是长三角企业代表的建议,为我们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启发。”
未来,随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持续发展,新虹街道人民建议征集联系点将继续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机制,让更多来自企业、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动力”。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栗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